APP下载

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探析

2018-05-14林玉坤

北方音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运用

【摘要】声乐演唱技巧是演唱者的基本功,对于演唱过程中的声音的谐调、平衡、音高和音色、频率等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是合唱作品情感表现的基石,是提高合唱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声乐艺术传播中应该结合人群特点,逐渐渗透声乐演唱技巧,打好基础提高演唱能力,做到声乐技演唱巧与合唱技巧能够完满的结合。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合唱中声乐演唱技巧的分析,探究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价值,并结合实践探究相应的运用策略,以期对提高合唱艺术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巧;合唱练习;情感表达;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合唱中声乐演唱技巧的分析

合唱是人声和谐美的结晶,它不但具有人声交响的特征,而且更有复调美、节奏美、和声美以及各声部之间所形成的对比美。在合唱过程中,要想全面展示音乐的艺术美感,演唱者在声乐方面的技巧是不可缺失的。如在演唱中,表演者需要通过对发声器官的控制,对音准、节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鸣、语言等进行准确把握,从而实现各声部间的相互和谐、均衡。

在合唱表演中,演唱者的声乐技巧决定着其艺术表达的效果。首先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社手段,缺少技巧的配合,任何声乐艺术在情感传递中都会失去顺畅性和准确性;其次,声乐技巧能够在合唱作品和演唱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演唱者明确各个乐章的艺术价值与技巧训练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艺术情感表达需要强化技巧训练;最后,通过技巧训练能够提升演唱者的艺术素养,并根据作自身的表达需要实现二次创作,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价值

(一)音色控制有利于展示音乐的艺术性

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征,是体现个体声音特点,保证声音辨识度的基础。在文学表达中的“未见其人前闻其声”说的就是个体之间由于音色的不同而体现出辨识性。不同的音色还能够与人的不情感相呼应,如二胡的音色苍凉悲伤,古筝的音色空灵舒缓,小提琴的音色悠扬婉约等。在合唱过程中,音色的变化也会对音乐的艺术性形成直接的影响,在不同声部的配合下,声音能够层层铺垫,将作品的情感逐渐渗透传递出来,例如在《黄河大合唱》中,不同声部的音色在通过协调控制,传递出激昂慷慨的情感,在不同音色的交织中,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情感艺术画卷。

(二)节奏控制能够展示合唱的整体美感

声音节奏的控制体现了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虚实。在合唱中,演唱者要想合理把握节奏,就需要对声音的渐变性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将力度控制能力运用到虚实声音的保持中来,从而达到完美的合唱效果。在声乐演唱技巧中,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的变化能够让各个乐章完美地衔接起来,并在情感表达中凸显出整体性和统一性。

(三)控制声音强度能够展示作品的意境

在合唱过程中,声音强度的控制能够营造不同的情感意境,如在高亢激越的声音中,听众能够体会到情感的振奋,心情的激荡;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强度下,能够平静下来,进入一个幽静高远的情感意境。在合唱中,虽然不同的声乐技巧对于声音强度的控制有所差异,但是其中对观众情感带来的震撼却是相同的。在演唱中,表演者、指挥应该根据乐曲的情感不同,对音强进行合理控制,例如《祖国不会忘记》《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中,应该利用简洁、干净,充满力度的声音表达出澎湃的情感;在《弯弯的月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作品中,应该控制声音力度,用舒缓、宁静的音调构建一个悠扬、亲切的意境。

(四)音高的延长能够衬托作品的高潮

在合唱中,高潮部分能否准确地抓住听众的情感直接影响着艺术效果的好坏。在声乐演唱技巧的帮助下,合唱队员能够在指挥的调度下,对音高进行合理控制,在提高音高的同时也能够延长音节的长度,让高潮的演唱不仅扣人心弦,还能够强化与听众的情感传递效果。例如在《五月的鲜花》的合唱中,演唱者可以根据歌词的叙事性,对故事的高潮进行把控,并在高潮部分适度调整音高,这样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将作品的表达推向高潮,并通过高潮部分的音高延长强化合唱的情感表达效果。

三、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唱发声技巧的训练

合唱训练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其在技巧练习上与独唱有着巨大的差异,演唱者要达到整体上的和谐,体现合唱效果,就应该不断加强发生技巧的训练。首先,各个发声器官要做好准备,根据合唱作品的要求,演唱者要对音高、音量、音色进行初步判断,用气息冲击声带,确保声音的准确、干净、整齐,且富于弹性,避免“拖泥带水”,这样才能体现声音“激起”的效果。此外,在“激起”声音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小腹和横膈膜的对抗性,保持后咽壁竖立的状态,这样气息在冲击声带的过程中才能够保持平稳,实现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运作。其次,专业的发声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规范与程序,在合唱过程中,气息的作用是关键,一些演唱者由于气息不足,在发声过程中,难以保证对声带的平稳冲击,造成声音虚弱、短促,给人一种气息紧张,甚至憋闷的感觉,针对此,在合唱练习中,演唱者应该做好“软起”训练,采用先出气再出声的顺序,让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如在发音时要保持吸气充足,用无重音的练习保持气息的稳定性;在吐字练习时应保持口腔肌肉打开,气沉丹田,用气息包裹着每一个字传递出来,这样声音的推动不再是单纯的声带振动,而是利用内在的气息支撑;“软起”发声训练的关键在于保证演唱者对声音节奏的把握,通过“软起声”,在合唱中,演唱者能够保证足够的吸气量,提高对音高、音色、频率的控制能力。第三,在發声技巧训练中,为避免出现“抖音”“颤音”的现象,演唱者可以利用“直声”的方法进行练习。由于不同演唱者发声能力不同,在合唱中难免会出现由于声音波动幅度、波动速度不同而影响合唱效果的情况,针对此,演唱者可以通过在高位置上用半声、直声或假声进行发声训练,保持发声后的状态,控制声音的波动,保持声音的协调与纯净。第四,在一些合唱作品的乐章中,弱音描绘的情况也比较普遍,针对此,演唱者可以利用轻声、半声、抑制声等方法,让声音更加集中,提高调节强弱声音,协调不同声部的能力,体现声音表达的多元性。

(二)协调平衡,体现合唱的统一性

合唱表演中需要多声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在声效中需要各个声部从整体上实现协调与融合,避免一些个性化、特色化音色对整体合唱效果的破坏,保证合唱过程的流畅性。在声乐技巧练习中,要想体现合唱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首先,提高对自我声音的辨别和控制能力,保证合唱中声音的共性,合唱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不同音色、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因此各个队员不仅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要演唱的部分,还应该注重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认真倾听其他声部的变化,提高演唱中对“统一、平衡、和谐”的认识,根据整体演唱效果,以及其他合唱队员的演唱效果,控制自己的音色和力度,这样才能调节个性,体现共性;第二,在合唱过程中,每一个队员都应根据自己所在的声部控制音量,并保证自己的音量能够与集体的声音融为一体,同时根据其他的声部依旧主旋律声部的要求,调整音量,在衬托、伴奏中提高演唱效果;此外,还应该注重音量与力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演唱的不同乐章呈现不同的声响效果;第三,音色是辨别每一个人不同声音的基础,在合唱中,音色的差异化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每一个合唱队员都应该注重对自我音色的控制,做到互相听、互相找、互相靠,根据集体音色的特点调整自己的音色,并根据声部的要求将自己的音色完美地融合到整体演唱效果中来;第四,力度是控制音量的关键因素,在合唱中,演唱者应该通过发声练习具备由强到弱、由弱到强和渐强渐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合唱中声音大小的协调与融合,控制成员个体发声的力度,实现演唱过程中的协调与平衡;第五,在演唱中,音准的把握非常关键,合唱成员需要把握好音准节奏,体现节奏对声音的衬托。在演唱中合唱队员不仅要熟练、习惯自己声部的节奏,还应该学会根据其他声部的节奏找到自己的音准,从而提高节奏、旋律表演的准确性。

(三)控制气息,确保声音的和谐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在发声过程中,演唱者的气息冲击声带,而气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声带振动的幅度、频率和时间,一些演唱者由于气息不稳,虽然在音色上无可挑剔,但是频繁的换气,颤抖的声音依旧会影响演唱效果。在合唱中,每一个队员都需要在统一呼吸的基础上,实现对气息的良好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合唱作品和谐、统一、优美的表达。在气息训练中,演唱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声乐演唱技巧。第一,“整体呼吸”,每一个合唱作品中都会划分乐句的长短,这对于演唱中气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乐队的指挥应该利用統一乐句,对演唱者的呼吸进行整体控制,以确保呼吸速度的控制能力,在整体呼吸中体现轻重缓急的特点。在整体呼吸训练中,演唱者应该学会用状态吸气,不要张大口吸气,吐净前一句,刹那吸进下口气,这样才能保证气息能够激起每一个字头,并根据不同乐句的长短,乐章的节奏旋律控制气息;第二,“轮流呼吸”,即在复调合唱作品中,指挥应该协调不同声部,确保演唱过程中气息绵延不断,体现合唱声效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相较于“整体呼吸”的“断句”,“轮流呼吸”需要的是不同声部之间的延续,这样在听觉上才能够感受到不同声部在气息上间断与连接,这种呼吸方式,通常需要指挥在演唱中对不同声部的协调来控制;第三,“循环呼吸”,这是合唱中一种特殊的呼吸技巧,它需要合唱成员轮流换气保证合唱中没有间隙,从而延伸出一种绵延高远的意境。这种呼吸方法对演唱者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演唱中能够跟随不同声部自由调整呼吸,不仅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还可以瞬间退出演唱,同时又能够不着痕迹地进入到合唱中来。总而言之,“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在合唱训练中,队员、指挥应该注重对气息运用技巧的训练,提高演唱者控制气息的能力,并保证合唱作品艺术表达的整体协调和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合唱作为音乐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演唱者通过对合唱作品的演绎能够呈现出风格统一的音乐魅力,并在细节上丰富艺术内涵。合唱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对于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合唱的传播过程中,在全民艺术普及实践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声乐技巧的探究,让更多的合唱团队从专业角度实现对不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展现合唱曲目的艺术性和声乐的美感,使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更具实效性,能更好地推动和提高合唱事业的繁荣兴盛。

参考文献

[1]马茜.关于声乐合唱中演唱技巧的运用思考[J].艺术评鉴,2017(14):66-67,101.

作者简介:林玉坤(1970—),男,福建东山,本科,副研究馆员,厦门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运用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