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准问题对策研究

2018-05-14蒲伟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声乐教学,是培养幼师教育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声乐学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对学生的音准问题予以重视。本文在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进行研究中,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同时从多个角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准训练方式提出建设意见,希望通过声乐学习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声乐音准,培养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音准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与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相同,声乐在学前教育当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学习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学前声乐课的重要性,并将学前教育声乐课作为音乐课的子课程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和掌握歌曲演唱、声乐技巧等技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启发幼儿对音乐之美的感悟。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专门的声乐必修课程十分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音准问题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融合性,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应用型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声乐教学仅仅作为众多教学内容中的一项内容,面向专业学生开展。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始终进行声乐练习,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到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之前,并没有清楚地人生规划,不知道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还缺乏一定的声乐基础。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其短期之内难以改变自身的发声方法,例如,部分学生在声乐学习时,长达数月都无法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和气息控制能力,造成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音准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的声乐教学中儿童歌唱与成人歌唱之间的差异,因此难以快速掌握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在某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中,部分学生喜欢用平时唱歌的自发发声方式演唱儿童歌曲,造成儿童歌曲的表达不伦不类,既缺乏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也缺少对于儿童歌曲情绪的把握。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笔者在对某职业院校进行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并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对自身没有清楚的规划,部分学生表示,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主要是因为自身条件限制和家庭因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尚未有清楚的了解。[1]对于声乐教师来说,一些教师的教学思维停留在过去的专业类教学当中,在教学开展时,更容易将教学内容集中在声乐专业内容的教学中,却很难注重声乐教学应当具备的师范性,不能够从幼儿教学的角度对于学生的声乐水平做出正确的评判,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有助于自身成长的知识和声乐能力。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音准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视唱练耳训练

对于声乐专业的教师来说,在开展学生的音准培养时,首先应当明确学生在开展声乐学习之前的声乐基础情况,从专业练习的角度,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和发声位置,使学生迅速形成坚实的声乐基础。在相关的声乐教学研究中,通过多个课时进行专项的视唱练耳训练,是培养学生乐感和音准的重要基础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情况,首先进行单音音准的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在進行发声训练时,很难自行控制发声的音节高低,例如学生在发gl音时很容易出现偏差,发出fl音。因此,教师应当分配三到五个课时,对学生进行单音音准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钢琴教学方法,通过钢琴弹奏,帮助学生进行模唱。随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模唱问题进行范唱,并对学生问题指出并及时纠正。在经历了数个课时的单音音准训练之后,教师方可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通过专门的热门歌曲,引导学生音名和音阶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一个音名唱音阶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对音乐作品的乐感,最终拥有准确的视听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音乐听写练习

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听写练习作为视听练耳训练的一部分,往往需要穿插于视听练耳训练课程之中。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对听写练习予以重视,从学生在视听练耳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入手,通过调整教学速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旋律的听写。对于学生的声乐基础而言,在听写训练中,可以将目标放置在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一个升降号调的固定唱名,对于具有一定基础和学习成果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听写训练的目标提升到两个以上的升降号调的固定唱名听写。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固定唱名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训练更为准确的听觉,学生通过听写训练,可以完成准确的属调判断,在遇到上属调或下属调的临时转入时,能够马上依照首调的固定唱法完成听写。

(三)加强音程等声乐素养的锻炼

音程和音阶的学习,是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其中音阶的学习是掌握音程理念的重要尺度。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能够对音阶唱准、唱熟,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音程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音的倾向性,组织学生对高音的观察和理解,并培养学生内心当中的音感。对于学生来说,视唱练耳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并不仅仅集中在对单音的音准进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直接地了解到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距离,并为和弦的构成和听觉的分析打好基础,进一步提升音程学习的基础能力。[2]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对音乐家巴赫的介绍,引入关于十二平均律的知识内容,并通过钢琴的示范,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十二个半音之间所拥有的彼此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调式和调性,并进一步掌握不和谐音程的特点。学生在对音程进行学习和掌握之后,需要能够对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依靠音程大小掌握演唱当中音准的特征,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其所进行的声乐学习,主要目的在于在实际的幼儿教学环境当中得到应用,因此,在应用场景当中,学生会更多地接触到儿童歌曲的演唱。对于学生来说,在掌握了声乐的基本知识和养成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之后,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儿童歌曲的演唱能力。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加文艺汇演等方式,磨炼自身的演唱能力,或者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帮助学生勇于进行音乐表达。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学环境当中,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的声乐教学往往受到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导致教学成果收效甚微。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乐感和音准,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尝试采用专项的声乐训练方式,培养学生视听练耳的能力,并通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幼儿教学中,将音乐素养融入教学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胡媛媛.合唱基础训练融入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的必要性及策略[J].好家长,2017(74):226-227.

[2]王燕如.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训练方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91-92.

作者简介:蒲伟(1990—),男,四川泸州人,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助讲,研究方向:学前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