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师专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分析

2018-05-14喻麒铭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摘要】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针对幼儿开展的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和技能课。本文主要针对师范类专科学生学习音乐教育课程的情况,分析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对其课程设置原则进行分析,探究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师专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师范类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并且逐年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不断扩大。当前师范类专科学前教育的学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音乐专业基础差

笔者之前曾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发放是否“具有某项音乐技能基础”等情况的入学调查,结果发现,有94.4%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技能的相关训练。当前师范类专科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县城、农村或者边远地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而且学生都是通过高考直接入学[3]。学生在没有音乐技能基础的情况下入学,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了解。当前的生源情况参差不齐,与音乐相关的一切技能都要从头学起。

(二)学生动手能力强

专科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分数虽然低了一些,但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就是希望通过专科阶段的学习,可以在毕业时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会有很高的参与度。尤其是舞蹈、绘画、声乐等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职业认同感强

选择学前教育的学生多数对幼师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同幼师职业,多数学生喜欢和孩子相处,她们对能成为一名幼师感到骄傲,并以此为目标。

(四)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的目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设置既需要满足幼儿教育的任务,又要注重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教学任务的制定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然后进行教学模式建立、课程设置、课程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活动。

二、师范类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原则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律,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从事幼师所具备的音乐知识、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基于此,师范类专科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以下原则设置[2]。

(一)专业性原则

职业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就职于幼儿园等托幼机构,幼儿园的托幼保教具有一定的教育要求,需要具有基本的歌曲弹唱能力,对于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来说,是基础要求。因此,音乐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与音乐相关的的综合能力。

(二)实用性原则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更应该注重学习的实用性,教师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并在实践中应用。应该具有音乐教育课程的专业特色,不能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应该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设置课程内容。并在课程设置实用性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综合性的考评模式。

(三)师范性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但前提要突出师范性,也就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责。课程设置应该整合师范能力和音乐专业能力。使毕业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成为一个兼具音乐学科素、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教师。

(四)科学性原则

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音乐学科的教育规律,传递音乐的非语义性、艺术性、审美性等特点,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意识。

(五)整合性原则

音乐教育课程原则的提出就是要进行课程的重新整合,改变以往课程设置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应该注意学科之间的衔接,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以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融汇。

三、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基础特點进行以专业性基础,实用性为导向,师范性、科学性、整合性原则于一体的音乐教育部课程。培养具有音乐学科素养、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创新型综合型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韦蕊.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大众文艺,2015(08):211-212.

作者简介:喻麒铭(1989—),男,汉族,四川省隆昌市,助理讲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