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艺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5-14牛雪瑶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教学

【摘要】中小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中小学艺术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教学目的分散,承担过多音乐范畴以外的责任,导致教学内容冗杂,不利于音乐教学开展,学生学唱流行音乐也对系统科学的音乐教学产生干扰以及中小学音乐对爱国曲目的偏爱,使其自身处于脱离学生情感需求的困境。为了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摆脱这些困境,应当围绕“培养兴趣,增加鉴赏,奠定基础”这一主旨精简教学内容,将音乐教学分为音乐主干课和音乐鉴赏课两类,减少音乐范畴外的责任,努力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分辨流行音乐的好坏,并且正视学生情感需求,听取学生的学习意愿,积极吸纳优秀的流行歌曲。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音乐教学;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发掘学生的艺术造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音乐教学都是中小学艺术课堂上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音乐教学课堂出现了种种问题,使得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在艺术课堂中所面临的困境

音乐课作为艺术课程当中的传统科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所占的比重也变得更大,但是不同于其他艺术科目,音乐课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放大,音乐课堂教学既面临外在干扰因素,又受到自身问题的困扰。

(一)教学目的分散导致教学内容冗杂

中小学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承载了太多原本不属于音乐教学范畴的责任,使得中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过于分散,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上过于冗杂,比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也走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热爱。这样做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是歌曲和戏曲本身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都纳入到音乐课堂上来,会使得学生无所适从。由于歌曲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歌词具有直白的表达能力,使得爱国主义歌曲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自然而然的音乐课堂承担起了思想教育的责任。音乐课不单单是教唱歌的课,音乐涵盖的内容本身就十分庞大,而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为求面面俱到,对各种类型的音乐形式都采取浅尝辄止式的教学,既没有起到兴趣培养的作用,也没有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过多的音乐形式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中小学音乐教学承担的外在责任越来越多,原本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初衷反而成为次要的教学目的。

(二)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干扰

与美术、书法等艺术科目只有在艺术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有较为深入接触不同,学生是暴露在一个更加开放式的音乐环境当中的,学生不仅仅是在音乐课堂上接受音乐教育,在课堂以外也能够随时随地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歌曲和音乐。特别是互联网流媒体音乐的兴起,使得音乐获取成本变得极低,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主动获取自己喜爱的音乐来欣赏和学唱,与课堂音乐相比,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肯定要大的多,学生长期浸淫在各类流行音乐当中,对于相对单调的音乐课的兴趣自然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街头巷尾传唱的“神曲”,经过洗脑式的播放,对于中小学生进行正规的音乐训练是极其不利的。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接触流行音乐,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自己的音乐鉴赏品味,但是这样形成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不够系统和完整的,对于音乐课堂上系统科学的音乐教学会形成先入为主式的干扰作用。

(三)教学曲目与学生情感需求相脱离

流行音乐在中小学生中的流行,除了流行音乐自身的吸引力之外,跟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曲目脱离中小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关。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曲目的选择都有着其特别的目的,并不是随意而为之,但是学生在情感上不会考虑这些曲目背后的目的,学生关心的是其情感的诉求。歌曲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中小学阶段正是音乐感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激发音乐兴趣,除了个别的音乐特长生以外,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学习唱歌,就是因为唱歌让他们感到快乐,能够通过唱歌来抒发内心的感情。因此,音乐课堂歌曲的类别的选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唱歌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唱歌来诉说内心的苦恼,通过唱歌来阐述情窦初开的向往,歌曲成为中小学生情感外泄的重要渠道。但是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曲目满足不了中小学生的情感诉求,使得音乐课得不到學生真正地热爱,从而选择去听流行歌曲。

(四)音乐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承担了众多的责任,要履行这些责任就对音乐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对戏曲的普及,就要求音乐教师对戏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作为年轻一代的音乐教师真正能够喜爱戏曲的肯定是少数,让本身就对戏曲缺乏热情的教师去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流行音乐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小学生,音乐教师们喜爱流行音乐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的喜好不可避免的就会影响到学生。音乐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成为影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要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突破现有困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明确音乐教学目的,精简教学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突破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建化自己的教学目的,音乐课要返璞归真,将原本不属于音乐范畴的责任卸下,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己任,并且在合理水平下,教授学生专业的歌唱技巧。以“培养兴趣,增开鉴赏,奠定基础”为教学主旨,来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减少爱国主义歌曲的比重,丰富音乐类型和曲目。在原有音乐课时的基础上,将课时进行划分,将课时分为音乐主干课时和音乐欣赏课时,音乐主干课时上以音乐教学为主,按照系统科学的音乐规律来进行教学,不掺杂任何其他非音乐范畴的内容。而将音乐课承担的其他责任放到音乐鉴赏课上来进行,比如戏曲的普及就可以在音乐鉴赏课上来进行,让中小学生从上课的形式上就对歌曲和戏曲加以区分,避免冗杂的教学内容对音乐教学本身产生干扰。其他的类似音乐类型鉴赏等说教式的内容同样放在音乐鉴赏课上来进行。音乐主干课时和音乐鉴赏课时按照二比一的比例来分配,通过授课形式的区分,来强化学生对正式音乐课的认知,知道什么样的课程该干什么。

(二)强化音乐鉴赏教学,分辨音乐优劣

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干扰并非不可避免的,因为流行音乐也有好有坏,让学生具备辨别好坏的能力,选择性地去听优秀的流行音乐,摒弃洗脑“神曲”,对那些内容上形式上都不适合中小学生接触的流行音乐自觉抵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小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的干扰。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在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应该将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音乐鉴赏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不但要让学生去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要让学生能够鉴别不好的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差的音乐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音乐同样重要。强化对音乐历史背景的教学,除了旋律和歌词,音乐也包含了相应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从背景中更好的体会音乐的内涵,感受和发掘音乐的情感,真正深层地了解音乐。

(三)正视学生情感需求,引进新鲜曲目

音乐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表达形式,中小学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更多的是对于音乐情感的认同,高兴了就爱听欢快的音乐,委屈了就对哀婉的音乐感同身受,朋友在一起就唱赞美友情的歌曲,诸如此类,中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就是这么直接,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勇于正式重视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来适当地调整曲目,丰富教学曲目的情感色彩。大多数音乐课堂上教授的都是书本上的歌曲,避开流行音乐,同时必定避开了乐坛上许多经典歌曲。此外,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大多数中小学生身边充斥着各种流行音乐,他们对流行音乐也非常感兴趣。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也应当用于突破教学课本的束缚,将时下的流行音乐中优秀的应景的音乐歌曲,大胆的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来。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听取学生自己的建议,让学生自己选出若干自己想要学的歌曲,然后再由音乐教师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歌在音乐课堂上一起学习。正式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才能够使得中小学音乐课堂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四)提升音乐教师综合能力,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背后还有音乐教师综合能力不足的因素,如果音乐教师综合能力足够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不利因素对中小学音乐教学造成的影响的。因此,要使中小学音乐教学走出困境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必须的,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要达标,对流行音乐具有让人信服的鉴赏能力,一个自身就沉迷于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不加区分的喜爱的教师,是不能够为学生选出好的音乐的,因此音乐教师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对学生产生主观影响,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音乐,严格要求自己来作为学生的表率,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兴趣爱好。

三、小結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中小学艺术课堂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面临教学目的分散承担过多音乐范畴以外的责任,而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冗杂,不利于音乐课堂教学开展。从而使中小学音乐自身处于脱离学生情感需求的困境,为了能够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围绕“培养兴趣,增强鉴赏,奠定基础”这一主旨精简教学内容,将音乐教学分为音乐主干课和音乐鉴赏课两类,减少音乐范畴外的责任,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要努力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够分辨流行音乐的好坏,并且正视学生情感需求,听取学生的学习意愿,选取优秀的流行歌曲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唐莉娜.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开放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王月平.中小学课堂教学节奏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

[3]孔德明.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评价[J].快乐阅读, 2012(06):20-22.

作者简介:牛雪瑶(1985—),女,河南焦作,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音乐教学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