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喉头稳定在歌唱中的作用

2018-05-14王君璞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王君璞

【摘要】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演唱的成败取决于歌唱者的声音是否稳定,这都和喉头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喉头的生理结构展开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发声方法做出叙述,希望对歌唱学习者产生良好的学习作用。

【关键词】喉头稳定;演唱发声;生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一、喉头的生理结构

(一)歌唱中发声器官的基本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音乐的各个领域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包括嗓音医学和音乐声学。人们把这些技术用到了声乐教学和歌唱之中,从而使声乐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在理论方面也取得了更加专业权威的知识,对整个声乐界影响至深。

在歌唱活动进行的时候,呼吸是源泉,没有气息的支撑就不能完成演唱。呼吸器官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吸气和呼气的总机关—肺脏;第二部分是口腔、喉头、气管、鼻腔和支气管;第三部分指的是横膈膜、胸腹肌和胸廓。

被广泛声乐学习者所熟知的声带、喉头等都是发声器官。它们主要负责发出声音。歌唱中的语言器官是口腔,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咬字、吐字。口腔的结构较为复杂,唇、舌头、腭等都属于口腔的组成部分。在歌唱中共鸣器官也有很多,包括男高声部的头腔、男低声部的胸腔、以及鼻腔、喉腔等等。

(二)歌唱中发声的基本原理

歌唱中发声的原理尤为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在共鸣腔扩大,发出优美,有磁性的声音。总之,气息的稳定和喉头的稳定至关重要,气息向下沉,喉头保持稳定,身体放松,就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发声原理。为了揭示人体发声的科学原理和探索适当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各个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发声论说:

1.空气动力学说

1741年费瑞在一次偶然的游戏中发现狗在叫的时候,呼气的时候让气门打开,吸气的时候使得声带振动,由于声带具有弹性,所以声带不断开关闭和,不断振动发出了声音。直到1939年米勒用人的喉部进行实验,证实了空气动力学说的存在。推动了当时喉部医学的发展,对当时的声乐理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神经时值学说

神经时值学说是1950年法国生理学家于松提出的。该学说反对费瑞的空气动力学说,认为歌唱并不是声带振动造成的,他提出声带先振动后带动周围气息振动,导致声音产生,震惊了学术界。

以上两种对于发声理解的学说,都在嗓音研究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但是谁对谁错,至今还是不为人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学者主张将两种不同的学说综合起来进行考究。

(三)喉头的生理结构

喉部是发声的最重要的器官,研究喉部的结构有利于我们对声乐更进一步的了解。喉部位于颈部的前正中,属于呼吸道,同时也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喉部的上方连接咽喉,下方连接气管,范围大概是第四至第六颈椎的范围。

喉肌。简称喉部肌肉,一般可以分为内外两个组。包括喉内肌和喉外肌。喉内肌作用是控制喉部上下,同时也可以固定喉头。喉外肌肉与各个组织相连.

喉软骨。喉的支架是由软骨构成,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

喉腔。因为声带将它们分隔开,所以将它們分为声门上、中、下三个部分。

室带。又可以称为假声带,和声带平行,外观淡红色,由粘膜,室韧带组成,左右各一个。由于很难振动,所以起到档气的作用。

喉室。位置在室带与声带之间,开口是椭圆形的腔隙,它的前方向外延展形成小憩室又叫喉室附部。喉室各部分有粘液分布,其目的是为了润滑声带。

声门区。位于声带之间。声带:左右都有一片,位于室带下方,在喉镜下呈白色带状,由于它的后面附与着声带突,因此,可随声带突不断闭合张开。声带打开时呈现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缝隙,称声门。空气从这里进出。声门下方则连接着气管。

二、喉头稳定的重要性

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喉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位。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时候,喉咙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发声的状态,以及声音的质量,在歌唱的时候,喉头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喉头不稳定会造成声带紧张,声音摇晃,也会使声音变窄,音色极尖而毫无共鸣。

三、结语

为了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尊重理论的学习与客观的实践相结合,保持喉头的稳定,循序渐进,才能保持声乐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优美,连贯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周向华.歌唱中喉头稳定的作用及训练[J].东方艺术,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