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演奏钢琴过程的心理分析与探讨

2018-05-14张懿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钢琴心理

【摘要】演奏钢琴是很复杂的艺术活动,大多数人认为只用手指来弹奏钢琴,其实不然。弹钢琴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脑、生理以及心理来控制手指,这样才能更好地弹奏作品。本文探讨钢琴演奏过程的心理,即从意识、音乐动作、记忆、注意、音乐方面来构成。

【关键词】钢琴;心理;音乐动作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有意识的动作并非只是运动,而是在各种感官的配合下完成,这便是“感受运动学”①。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只靠感性的思维,要在理性的指导下运动,运用脑、手、心、脚和其他器官一起并用。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首先,在大脑中先去理解然后出手去弹奏,根据乐器的要求有时需要脚踩踏板来配合。用耳朵去听音色的效果。在演奏的训练中,学生一方面学习一种单一的动作,为复杂整体运动做准备;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乐曲中学习一套连续的动作,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对于技巧练习是很有帮助的,在柴可夫斯基《少年钢琴曲集》中第三课,《小骑士》这首乐曲两个手都是音程,而音程的弹奏方法可以借鉴八度的弹奏方法,用理性的思维把谱子记在大脑中,用手配合,可以用从上往下的方式去弹奏,比如,拍皮球的方法,手腕达到最放松的状态,从开始到结尾都保持一个动作。这些都需要大脑来进行不同的分工,在理性思维中,把所有器官都配合更加协调。关于有规律地控制动作中“动作程序”,比如在钢琴键盘上,在提琴指板上,管乐器的按键上快速地演奏,要频繁地更正太困难了。钢琴教学过程中,《肖邦练习曲》OP10.NO12 这首练习曲是训练左手快速跑动的,要想达到动作程序,就需要一步步的来完成,首先用最慢的速度和最佳指法把左手的弹奏出来,从慢到快,在快速練习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从中取反应,也不能频繁更正,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完成到成熟阶段,动作程序就形成。

音乐动作的感知分为三点:动作前的反馈;动作中的反馈;动作感受与动作记忆。就像一个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首先要做赛前准备,其次,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最后总结。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比较关心第二个环节。书中所说的慢动作可在实行之中不断来反馈监督并且纠正错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现在的孩子总是意识不到慢带来的好处。有一次我问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我弹的跟他弹的有什么区别,他的回答我很惊讶,“快”,我以后就开始在示范的过程中慢下来,并且让他弹奏的时候会在弹奏前,弹奏过程中和弹完进行最后的总结,要让他感知在弹奏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可能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到某个地方总是会停下来,要及时在以后的弹奏中克服这个技术,但是在你弹奏到这个地方时候还是会断,这是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调节好,我们要学会心理自我暗示,不去在意这个地方,时间长了也就遗忘了,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对乐曲情感的表达。如果在演奏中这个地方依然出现了问题也不要分散注意去想,而是继续把下面的弹好。

在记忆方面,记忆分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短暂记忆就是瞬间记忆。记得很快忘得也很快,有一些钢琴家们的瞬间记忆功夫了的,有的只要看几遍谱子就能很快地脱离谱子在钢琴上演奏。还有是手指记忆,之前我在弹奏钢琴时都是手指记忆,但现在我发现手指记忆弹再多的曲子就跟没弹一样,长时间不弹就忘记了手指记忆就是短暂的记忆,不长久,不牢靠。长久记忆,可能在这一生你都能记住,很多演奏家在长久记忆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比如和声记忆法,基本上都是仔细分析谱子规律,或是通过记调性等一些方法,还是建议大家用长久记忆去记忆。

在注意力方面,教师对这种注意力不集中是最了解的了,有学生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事物上,让孩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困难的,但是要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比如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给他弹一段小曲子问他听到了什么,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各种各种答案都有,这时就锻炼不仅让孩子注意力能集中,而且能发散孩子的思维能力和一些创造力想象的事物。

在演奏钢琴过程中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调节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演奏家发挥的效果和水平。心理素质培养对钢琴演奏者很重要,是分析提高演奏者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和途径。钢琴演奏技能与心理素质密不可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者完美表现的保证。

注释:

①《演奏艺术的生理心理学津要》[德]雷娜特 克洛佩尔著有意识的动作并非只是运动,而是在各种感官的配合下完成,这便是“感受运动学”。

作者简介:张懿(199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学生,艺术硕士,沈阳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法。

猜你喜欢

钢琴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纸钢琴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最牛钢琴
钢琴
心理小测试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