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在音色运用方面的特征

2018-05-14张真

北方音乐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多样性

张真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色是中国音乐审美的重要表现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首先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含义进行概述,然后对中国传统音乐在音色运用方面追求音色多样性、近人声、强调音色的“透”“亮”“清”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色运营;多样性;演奏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色是传承性,即凡定义为“国乐”者,必然是从古代传承而来,可能在近现代出现发展变化,也可能较好地保留了原本的风貌,这些音乐的统一特点是其创作上带有完全的中国文化特色,创作时间上也多集中于古代。如《蕉窗夜雨》《广陵散》等。表演形式上带有完全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即便其创作时间上接近现代,也可以定义为传统音乐,较为典型的如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龙船》《二泉映月》等。与传统音乐在概念上相对的是新音乐,二者的区别并不完全是创作时间,如贺绿汀的代表作《牧童短笛》,虽然创作时间上较早(民国),但受到了西方钢琴音乐的影响,带有明显的现代音乐特色,不能作为传统音乐看待。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色运用特征

(一)追求音色多样性

追求音色多样性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我国声乐和乐器的多样性。

传统戏曲的五大行当之间除了行腔、润腔以及音域的差异外,还存在音色的差异。根据五大行当里的人音色的差异,还能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例如生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可以分为正旦、花旦、彩旦等;净可以分为大花脸、二花脸、白脸;末可以分为带白髯的、带黪髯的;丑可以分为文丑、武丑、小丑。根据表演角色的不同,表演者对音色的运用也大相径庭,例如在《唐传》这部戏曲中,虽然秦琼、罗成、程咬金都是武生,但他们对音色的运用方式大不相同,程咬金的唱腔阳刚,重在表现人物的凶悍;罗琼的唱腔嘹亮,重在表现人物的文武双全;秦琼的唱腔稍微柔和,重在表现人物的将帅之能。音色的多样性使表演艺术家们将传统戏曲演绎得淋漓尽致[1]。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种类繁多,音色更是多种多样,以二胡来说,它是以弦的振动发声,音色更接近于人声,含蓄柔和,而笛子类的乐器以气柱振动发声,音色透亮,振动方式不同,乐器的音色也不同。尽管二胡和琵琶都是弦鸣乐器,音色也不同,因为二胡是擦弦发声,而琵琶是拨弦发声,不同的发音方式,音色不同。如果将二胡的蟒皮琴筒换成木板,音色会与板胡相似,改变共鸣体材料,音色也会发生变化。不同地区的二胡音色具有不同的特点,秦岭以南的二胡音色圆润、缠绵婉转;秦岭以北的二胡音色粗矿、敞亮空旷。

(二)近人声

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色运用上具有很多突出特色,除上文所说的多样化表达之外,还要求能够实现“近人声”,所谓近人声,是指音乐带有一定的“人声”特点,这种特点并非完全依靠发音表现,也可以是旋律的变化、节奏的强弱甚至一小段乐曲能够表达的思想内涵。如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歌者在上,袍竹在下,贵人声也”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人对音乐、音色的理解,结合其他典籍,还可以觅得关于“人声”的蛛丝马迹,这些记载的共同特点是讲究尊重乐器原本的发音特色,使其能够更接近自然。在声乐表演中,大部分古代表演艺术家也追求保持唱腔的自然性,一些藝术化明显的唱法,京剧、黄梅戏等大多在是近代形成的。

(三)强调音色的“透”“亮”“清”

强调音色的“透”“亮”“清”是我国传统音乐在音色运用方面的第三个特征。在我国传统乐器中,大部分是音调高亮的乐器;在我国传统唱法中,大多为高声部的演唱,这充分说明我国传统音乐在音色的运用上以“透”“亮”“清”为美。两个乐音间的音程联系决定了音色的特点,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和声音程的音色纯净,其他和声音程的音色不够纯净,其中三度、六度的和谐度最高,能够产生“清”“亮”的音色。我国传统音乐中主要运用大二度、纯四度、纯五度和小三度为主,因为这些音程的音色符合人们对音色“透”“亮”“清”的追求[2]。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借助音色来完成的,这点与西方音乐有很大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色讲究多元化,不同的乐器材质,不同的人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在音色运用方面的特征主要是追求音色多样性,注重表达真情实感,认为“近人声”的音色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并以音色的“透”“亮”“清”为美。只有掌握这些特征,才能在音乐创作中充分发挥音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振岭.气韵生动声色留香——漫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歌唱音色审美的塑造[J].歌唱艺术,2016.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多样性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由古典戏曲看“代言体”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