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2018-05-14孙丽娟

北方音乐 2018年22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二度创作演唱

孙丽娟

【摘要】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意义非凡,对于作品本身来说,“二度创作”不仅可以通过歌唱者对曲目的理解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还可以通过演唱技法的改变使原曲目的主旨得以升华,达到拔高原曲目艺术价值的效果;对于歌唱者而言,“二度创作”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创作过程中,歌唱者通过对原曲目字句的推敲,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歌唱者的藝术造诣,进而形成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文章首先论述了二度创作的意义,进而从“二度创作”的前提和重点两个方面阐述提高声乐作品二度创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声乐作品;演唱 ;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声乐作品需要通过三个层面才能以完整的艺术形态展现在观众视野中。第一层面便是我们俗称的“一度创作”,即作词、作曲者借助灵感,通过音乐表现手法,将音乐形象和内心情感化为乐谱。然而,乐谱只是以相对静态的符号存在,其情感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桥梁,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便需要声乐作品创作的第二个层面——“二度创作”将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传递给欣赏者。所谓二度创作,即为歌唱者基于一度创作的背景下,对曲谱进行的二次加工、二次演绎的过程。柴可夫斯基曾说:“一部未上演的歌剧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可见,声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度创作”把一度创作视觉意义上的静态乐谱符号转化为听觉意义上的音乐,赋予了乐谱新的生命。在“二度创作”中,歌唱者结合曲谱所蕴含的情感,在保留原有意境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对原作品的感情进一步提炼、升华,将静态的曲谱用别具一格的生动表现手法呈现给大家,使其变成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可感受、可欣赏的活物。声乐作品的第三层面即为观众层面,听众根据自身阅历将歌唱者表达的作品经过自我情感的转化,进而形成该听众所独有的欣赏见解。

二度创作不仅赋予曲谱以动态生命,还是词曲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沟通的媒介,更是演唱者艺术修养、演唱风格的重要载体,还是检验演唱者演唱成败与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歌唱者对于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实现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听者对乐曲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演唱者的综合评价。由此可见,合理的二度创作是当代音乐学者必须储备的音乐素养之一。

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意义

倘若说乐谱是一个“站立的活物,一个左右逢源的生灵”,那么二度创作就赋予了声乐作品以活力,让这个左右逢源的生灵走进听者的内心,对声乐作品而言,二度作品是生命的象征。一度创作出的曲谱能够得以广泛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后人对于它的二度创作没有停下脚步。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不仅给了作品以生命的活力,还使声乐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并广泛传播,并让作品的经典得以传承,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然而几乎所有的经典声乐作品诞生之初,都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传播,倘若能广为流传,其必定需要经过漫长岁月的筛选以及大众的审美过滤。所以,歌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期间,首先要做的便是挑选符合大众审美以及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深厚音乐素养的曲目,如此才有可能创作出一部脍炙人口、口口相传的经典声乐作品。判断一部声乐作品是否值得二度创作的衡量标准也是需要歌唱者自己来判断的。优秀的声乐作品一定有突出的长处,比如在演唱风格、曲调高低转换、混音转音、乐器配合等方面,歌唱者要根据自身的艺术审美进行筛选和考量。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歌唱者可以从中取出作品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在斟酌与挑选中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从而实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由此可见,一次成功的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不仅对乐曲的传播本身大有裨益,还能促使歌唱者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

二、二度创作的前提:强化自身艺术修养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拿起谱子开始唱”此类对曲谱的复刻演绎,“二度创作”考验着演唱者的音乐知识素养以及演唱能力。由此可见,只有拥有扎实的艺术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二度创作”作品,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美完美地展示给听者。然而,如何强化歌者的艺术修养,也有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

强化音乐艺术修养,首先需要演唱者强化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只有具备一套扎实的理论体系,才能在本质上理解一度作品的创作支架和结构,进而提升对声乐作品的欣赏水平,最终才能在表演环节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达到理想型演绎的效果。强化音乐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需要强化对基本乐理的理解;其次,加强生理学、和声学的学习与实践,在实际演绎中一次次地探索、拔高自身的演唱功力;最后,加强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理论学习,达到提高艺术修养的理想效果。

强化音乐艺术修养还需要演唱者拥有娴熟的歌唱技巧。歌唱技巧是衡量一个演唱者艺术修养是否合格的重要评判标准,只有掌握娴熟的演唱技巧,才能在进行二度创作时不受任何技巧要求的约束。如声乐作品《春天的芭蕾》,技巧要求非常高。首先要多次调性的转变,先由Е宫调轻度降低到D大调,在纷乱且有序的花腔唱法之后,再恢复到Е调,到了最后便是衬词“啊”的长速度运用,在经历10度的大幅音调变化后,仍需要有平稳、流畅的演唱。如果没有扎实的歌唱技巧,则难以合格演绎此作品。

由此可见,只有强化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在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这条漫漫长路上上下而求索,走出一条光芒大道。

三、二度创作的关键:完美结合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

完美结合歌唱技术和实际演绎时的艺术表现,不仅是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环节时所必须坚守的必要准则,也是每一位歌者在二度创作这条路上渐行渐远的终极目标。对于歌唱技术的把握,演唱者需要从以下三点进行演绎:第一点,完美结合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用合理的行腔进行二度创作。在具体演绎时,行腔首先需要围绕词曲创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来设计,其次要根据乐谱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境进行演绎。具体演绎时,演唱者需根据字、词、重音的变换,合理地运用歌唱技法,用“顿、挫”的行腔方式诠释歌曲,在一些特定歌曲中,也需要使用“连、断”行腔,并且根据作品的情感基调,在其中添加一部分“哭腔、滑腔”的表现手法,达到升华作品主旨的效果。如赵荣琛在演唱《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两句时,以上口字的规范唱出“春”和“亭”,以切音的吐字方法唱出“秋”和“外”,字词的吞吐和出色的行腔将此曲演绎得灵动异常。

第二点,完美结合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围绕调式调性进行二度创作。声乐作品对于情感的表达,需要借用不同的调性色彩和大小调式作为媒介从而进行诠释。调式的不同直接影响曲谱所蕴含的感情特征。众所周知,大调式的情感基调为活泼、积极、轻快,所以整体曲目旋律充满朝气感;而小调式的情感为忧郁、哀伤,其曲目多呈柔和阴郁之感。演唱者在将曲目呈现给听者时,需结合曲谱调式调性的变化,尊重曲目中的韵味,并将这浑然天成的情感化为歌声,给听者以美的享受。

第三点,完美结合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围绕音色和力度进行二度创作。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由于其音色和嗓音力度的不同,呈现出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听觉效果。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绎过程中,需根据音乐节奏、力度、旋律和情绪的细微转变,运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将音乐形象以生动的形式呈献给听众。如《黄河怨》中“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此句,人物“妻子”的内心活动已到达了高潮,所以演唱者需要用最高亢、最饱满的情绪来演绎这句话。其中,需注意此句中每一个字的情绪表达,在以全曲最高音bb2演唱“债”字时,应使腔共鸣达到全振的状态,音色调整要高亢明亮,以把“妻子”爆发的真挚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应注意把最后一个字“还”落在强拍上,使“妻子”之于报仇的希望与寄寓的色彩明朗而铿锵有力,给人更多的震撼和鼓舞。

综上所述,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意义重大,演唱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需要贴合时代发展,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付诸实践。二度创作也需要一创作者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素养,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投入情感,才能带给人们感动,达到洗礼人们精神面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黄友葵.论歌唱的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3]李雷.浅谈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实现途径[J].北方音乐,2011(05).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二度创作演唱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