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时性视阈下中国音乐学研究历程之探微

2018-05-14习媛媛

北方音乐 2018年22期
关键词:音乐学发展历程

习媛媛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现存音乐文化史料丰富,这为中国音乐学历时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整个学界对音乐学历时性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不仅拓宽了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研究范畴,而且为中国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等提供了创新点。为此,本文从历时性视阈下对中国音乐学发展历程进行相应的探究,首先论述了国外音乐学历时研究思维的萌芽;继而论述了历时性音乐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成熟之路径,以期能够深入挖掘中国音乐学研究的历史轨迹与基本规律,从而为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探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历时性;音乐学;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传统音乐学的历史研究与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传统音乐学局限于历史状况与发展过程,即片面的进行音乐本体研究;而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将其作为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构单元进行研究,强调现存音乐现象与历史的相互结合。音乐学的历时性研究以音乐历史问题为焦点,这是因为现存音乐现象只是它们在发展历程中的一瞬,如果缺少某一项的研究都是不完善的,因此,从历时性视域下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确有必要。

一、音乐学历时研究思维的萌芽

音乐学历史研究思维的萌芽经历了一段漫长时间的酝酿,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在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不断蔓延,直至19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史学在历史框架下将东方音乐融入其中,对东方音乐加以解释,非西方音乐被视为西方音乐源头的音乐史学观念逐步形成。①

早在1885年,奥地利音乐史学家便从“历史的”和“体系的”两个角度对音乐学进行分类,但伴随着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健全,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C.Seeger(1951)认为,音乐学是互补统一的,而不是排斥对立的,应将其视为完整统一的学科。②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音乐学家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多的关注和探讨音乐的历史性问题。

二、民族音乐学历时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音乐史料,因此,基于历时性的音乐历史研究一向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但主要是一般性的音乐史研究,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仍然有许多,对于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性研究则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民族音乐学逐步传入我国,受国际研究趋势的影响,我国自此真正开启了民族音乐学历史性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的研究逐步增多,但仍然处于初步尝试阶段,沈洽(1996)③认为,在这一阶段,音乐考古学家、音乐史学家以及民族音乐学家共同完成了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其中,民族音乐学家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主要以现存音乐基料为核心,在围绕着现存基料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文物以及其他材料的参照展开调查和研究,从中找寻历史断面,架构历史流变格局。杨匡民(1980)对湖南三声腔的研究、杜亚雄(1985)对锡伯族和满族民歌的比较研究、王耀华(1984)对福建南曲“兜勒声”的研究等都属于这一类,但各自主张仍有所不同。此外,也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同源音乐进行了探索,包括同源乐器、乐曲、乐谱等,如秦序(1986)对高山族、苗族、佤族等不同民族体鸣木鼓及其有关音乐起源的研究。整体而言,这一阶段处于我国民族音乐学历时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民族音乐学历时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成熟

自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更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传入并对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产生影响,国内民族音乐学历时研究逐步走向成熟,民族音乐学历时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更多的学者投入其中展开专门研究。伍国栋(1997)对民族音乐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其著作《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强调了“历时性”“共时性”两种研究观念并重的思想。张君仁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张君仁对民族音乐学进行了持续研究,认为民族音乐历时性研究同一般意义上音乐史学仍然存在差别,其中,民族音乐学对事实发生的文化背景更为重视,侧重于“小历史”范围的研究;而音乐史学则从“大历史”范畴展开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历史事实。赵志安自21世纪初至今一直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在对国外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与历史音乐学进行梳理后就两者之异同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我国在历时性研究方面的空间巨大,应当基于历时性展开音乐历史的研究。李延红对国内外民族音乐学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国外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积极影响。

除了上述学者的研究外,还有不少具有音乐史研究经历的民族音乐学家强调将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两者相结合起来研究。如洛秦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民族音乐学作用于历史研究的视角展开理论研究并尝试实践探索,他认为,不应将民族音乐学单独作为一个“学派”,尽管其对音乐史研究注意良多。项阳在其《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一文中指出,音乐史写作中不少问题难以解释清楚,其根源在于忽视了制度文化连续性的考虑。

近一段时期以来,民族音乐学“小历史”的课题研究增多,比如《蒙古族音乐史》《纳西族音乐史》等针对某一民族或地区的音乐史研究。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反应了国际上民族音乐学研究在我国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直接体现了国内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四、结论

民族音乐学与历史音乐学的交融促进了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的发展。我国现存音乐文献与相关考古文物众多,为我國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当下,我们应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对中国音乐学历时性研究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从而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在世界民族之林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J].中国音乐学,1999(02):43-62.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沈洽.民族音乐学在中国[J].中国音乐学,1996(03):5-22.

[4]张君仁.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3):3-7.

[5]赵志安.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述见[J].中国音乐学,2001(03):137-144.

[6]项阳.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J].音乐研究,2014(01):24-35.

猜你喜欢

音乐学发展历程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音乐学一流学科建设探析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