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击乐演奏的心理和情感调控研究

2018-05-14薛晓弟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舞台表演打击乐

薛晓弟

【摘要】在舞台上熟练、个性化的演奏,是打击乐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打击乐学习者应具有的基础素质和能力。然而在现实中,却有很多学习者都在舞台实践方面存有欠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调控机制。鉴于此,本文从心理调控的含义谈起,就打击乐演奏的心理、情感调控方法和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打击乐;舞台表演;心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一、心理和情感调控的含义

心理和情感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包含情绪、智力、态度、喜怒哀乐等多个方面,而如何控制和调节这种反应,就是心理和情感调控。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以情绪为背景、带有情绪色彩的,所以学会掌控、调节个人心理和情感,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打击乐演奏的心理和情感调控

(一)日常训练方面

打击乐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其艺术性是以技术性为基础的。且与其它乐器相比,打击乐技术训练较为枯燥和漫长,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调控机制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厌学、气馁等不良情绪。若演奏技巧的缘故而使情感的表达受到限制,则不能完美地演奏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本意。[1]因此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为训练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日常训练的心理调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了解作品。了解、认知和感受作品,是学习一部作品的第一步。该环节中要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演奏技能,无需了解曲目,只需要眼到手到即可。另一个则是一看到作品较为复杂,便心生怯意,从一开始便信心不足。正确的做法是全面、冷静、科学的分析。第一步是了解作品的大致信息。包含作者信息、作品内容、作品风格、基本技术特点等。第二步则是解剖作品。常见的方法包含将音分组、找寻音的规律性和逻辑性等,由此获得对作品从全面到细致的把握。其次是技术练习。技术练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因此本文选取最常见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第一个是注意力问题。打击乐对演奏者的注意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注意力所具有有限性、选择性和筛出性特点,使其经常暗中阻挠演奏者的注意力。因此要通过合理调配、有序排列和特别转移等方式,使注意力得到充分保证。合理调配是指针对注意力的有限特点,对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如常用的伴奏声部和旋律声部先分开再融合的练习方法,就是一种科学的调配。有序排列是指针对注意力选择性和筛选性特点,当演奏需要心、手、脑或其它肢体并用时,能够进行合理的排列。对此还是要遵照由难到易的顺序,先保证难点的注意力,然后再向简单点倾斜。特殊转移是指针对实际需要对注意力所做出的倾斜运用,主要用在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信息处理中。如有的作品敲击频率不高,节奏和音高变化较少,但是并不意味着演奏的简单,往往会在奏法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就需要将注意力转到奏法方面。

(二)演奏准备方面

具备了扎实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则要进行全面的演奏准备,即演奏者试图以怎样的方式去表现作品,获得何种表现效果等。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要素是基于核心地位的,或者说演奏准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准备。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

首先是对打击乐的热爱之情。是否热爱一项活动,是活动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从當下的实际来看,多数学习者并非是真正热爱打击乐艺术。既有将打击乐作为升学、就业工具者,也有三分钟热度者。而情感是打击乐的灵魂,一个不热爱打击乐艺术的人,演奏出作品和个人情感也就成为了空谈。因此要求学习者应该对自己学习打击乐的目的、态度等进行重新的审视,树立起对打击乐学习的正确认识,只有内心的真正热爱,才能为有感情的表现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体验作品的情感。音乐作品并不是凭空而至的,而是一个情之所至的结果。只有当作曲家受到情感触动后,才会拿起笔来谱写作品。所以打击乐演奏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更不是炫技,而是真情实感的抒发。这也正是当下学习者所尤为欠缺的。多数学习者都没有树立起这种作品体验意识,面对新作品时,通常是熟悉几遍乐谱后便尝试演奏,甚至连作品的基本信息都不了解,这种状态下的演奏注定是没有艺术表现力的。正确的过程是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到作品中,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如直接的音响想像。多数打击乐作品中都有对客观事物音响的模仿,如用马林巴琴的低音来模仿起伏的大海,用敲、刮等技法模仿奔跑声、鸟鸣声、雷电声等等,对此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通道,利用声响对作品描绘的内容进行再现。又如间接的条件想像。如果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是演奏者未曾亲历或耳闻目睹的,则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想像。如《楚汉对决》表现的是历史性内容,当代人不可能亲历,对此则可以联想自己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所见到过的战争场面的描绘。再次是丰富个人艺术修养。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与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是有着直接关系的。音乐作品本身是一个情感综合体,而演奏者的艺术修养越丰厚,解读和体验作品的视角也就越丰富,情感触发点也就越多。要求当代演奏者要深刻认识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将艺术修养的提升视为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坚持步步为赢,久久为功。

(三)舞台表演方面

音乐表演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展现自己,而是要把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表现出来,通过感情的表达,带给听众不一样的体验。[2]技术训练和情感准备,最终都是为了获得完美的舞台表现效果,展示个人技艺,深刻诠释作品,获得情感共鸣。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表演者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具有过硬的演奏技术,但是表演效果仍不理想,原因还是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紧张感,一个是注意力。

首先是紧张感。紧张感是所有舞台表演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舞台表现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表演者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其紧张程度也是不同的。如内向、缺乏自信的人要比开朗、外向的人更容易紧张;第二个是活动的难易程度。如果表演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难度,即便是演奏者准备的再充分,也难免会紧张;第三是演奏的氛围影响。演出场地和平时练习场地是明显不同的,如果表演者没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全新的舞台和台下的观众,都很容易导致紧张情绪的形成。针对上述三个成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渠道解决。针对性格问题,需要表演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对性格进行调整,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性格上的逐渐转变,将会给整个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活动难易程度的问题。要求表演者要端正认识,每一首作品都需要自己付出百分百的心力去掌握和表现,不能在主观上形成难易方面的认识,避免由此带来的心态变化。当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时,自然就会形成平和的心态。针对演奏氛围的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演奏者要主动参与到各种演奏、比赛活动中,将每一次实践都视为是展示、历练和提高的机会,经历越丰富,由陌生感导致的紧张度也就越低。其次是注意力。在表演过程中,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甚至略带亢奋和激动,使得注意力并不像平时练习中那么容易控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对此的解决方法则是全身心的投入。当百分百投入的时候,也就减少了注意力涣散的可能性。对此演奏者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用技巧、想象和情感构筑一个自我的空间,屏蔽一切外部干扰,获得最佳的演奏效果。

综上所述,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在打击乐的学习过程中,扎实系统的技术训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和情感调控能力,也就陷入了“茶壶里有饺子——倒不出来”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近年来,文化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使各种工作和活动中,都对打击乐人才的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心理问题导致实践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了一个短板和瓶颈,急需补足和突破,方能适应实际需要,为个人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宁彤.音乐表演的心理问题与情感维度[J].当代音乐,2015(13):125.

[2]陈莹竹.郭松.浅谈马林巴的演奏技巧及情感的表达方式[J].当代音乐,2016(24):81.

猜你喜欢

舞台表演打击乐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打击乐“打”出一片新天地
陈少伦 中国打击乐擎旗者
关于打击乐在乐团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贵州花灯打击乐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浅谈歌唱中的舞台表演艺术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打击乐国际“论剑”开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