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主义时期德奥音乐及代表人物

2018-05-14邢锐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邢锐

【摘要】古典时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观念与18世纪上半叶准古典时期相似,要求音乐取悦于听众,通俗易解。音乐家是抱着工匠般的切合实际的态度从事写作的,他们对艺术始终持谦和的自我节制态度。这些特征在德奥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态度中反映得最为典型。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德奥音乐;代表人物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古典主义时期德奥音乐特点

(一)讲求情绪对比

在一首作品中,可能有戏剧性和激烈的情绪,然后可能出现舞曲性的音乐与之形成对比。往往在一个乐章内可能有对比性的主题,甚至一个主题本身也可能含有对比性的因素。这些对比可能逐渐产生,也可能突然变化,完全由作曲家掌握谱写。

(二)节奏有所变化

巴罗克的乐曲自始至终保持一致,古典时期的节奏变化丰富,在乐曲中可能有意外的停顿,切分或者长短音之间的频繁变化,以及一种节奏型改为另一种节奏型。

(三)力度

古典时期音乐的力度变化多样,并且使用巴罗克时期从不使用的渐强和渐弱。关于乐队中使用渐强,渐弱,我们在第二节分析曼海姆乐队时已经提到了,在键盘乐上使用则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惰。

(四)旋律

与巴罗克时期那种不对称,讲求装饰,延绵不断难唱难记的旋律不同,古典时期音乐的曲调旋律性强,容易记忆。

(五)织体

与巴罗克以复调为主的情况不同,古典时期基本上采用主调织体,但是具体处理多样,比如一首作品可能由一种织体转为另一种,这种变化可能是逐渐的,也可能是突然的,可能开始用主调,而结束在复调。

(六)关于通奏低音和即兴

古典时期一般不使用通奏低音,因为这时音乐作品越来越多是写给业余音乐爱好者的,难于让演奏者根据持续低音进行即兴演奏:同时,这时候的古典作曲家在理性主义思想的指導下,愿意自己控制所有的音乐材料,规定使用的乐器标明力度,写出所有的声部,而把即兴部分限制在乐曲的华彩段落以内等等。

(七)乐队

巴罗克时的乐队根据作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编制和规模,但古典时期的乐队已经标准化和规范化,分为四个基本声部: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四个声部各自有其任务,如第一小提琴负责演奏旋律,低音弦乐伴奏,木管用以增加音色对比,铜管增强力度填充和声,定音鼓打节奏和加强力度。

(八)奏鸣曲与奏鸣曲式

“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体裁,在巴罗克时期小型合奏教会奏鸣曲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普遍用于独奏、室内乐、交响乐;后者是一种独立的形式。

二、古典主义时期德奥音乐代表人物

(一)海顿

海顿是古典时期音乐的开拓者,他为交响乐和四重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统计,他作有108首交响曲,68首四重奏,大量序曲、协奏曲、嬉游曲、小梭曲、上低音维奥尔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三重奏及其他室内乐:47首钢琴奏鸣曲,26部歌剧,4部清唱剧,歌曲,咏叹调,康塔塔,弥撒曲等等。

(二)莫扎特

莫扎特作品具有古典乐派的严谨,对称的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令人称道的是诗与音乐完美结合,贯穿了他创作时期的始终,因此也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种体裁,其音乐博采德、奥、意、法诸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后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三)贝多芬

写有9部交响曲、11部管弦乐序曲和戏剧配乐,1首小提琴协奏曲、5部钢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9首钢琴三重奏及其他室内乐、10首小提琴奏鸣曲、5首大提琴奏鸣曲、32部钢琴奏鸣曲、21套钢琴变奏曲、1部清唱剧、1部歌剧、2部弥撒曲及歌曲、咏叹调等。贝多芬的创作不但追求情绪对比,而且其作品的情绪对比相当尖锐,他的音乐具有高度的紧张度和兴奋度,往往形成巨大的高潮。在同一个乐章或同一个作品中,可能既有暴风雨式的力量强大的音乐,又有温柔典雅,幽默抒情的情绪。贝多芬作品的音域和力度都比他的前人扩大了许多。

参考文献

[1]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