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故事与人生(一)

2018-05-14刘昱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完整性古希腊全面发展

【摘要】不求完美却追求人的完整性是古希腊文化的光辉,其文化中所强调的人的完整性与今天我们教育中所注重的全面发展有共通之处。透过音乐史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与心态的差异,同时亦可从不同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寻找到对今天美育以及人的个性与全面发展的新启发。

【关键词】古希腊;音乐;完整性;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J657.43 【文献标识码】A

谈到历史,很多同学头脑中难免会出现枯燥之类的词。但事实上,历史不仅非常有趣,也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命来自母亲,来自历史。每一个活得很智慧的人都懂得从别人的故事中清晰自己的人生,懂得从历史中看到未来。因而《音乐史》不单单是音乐的历史,更是人类史、智慧史、创造史,里面传递的是故事、是音乐,更是人生与哲理。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马克·伊万·邦兹在《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的扉页上写道:音乐史,就是心灵史、文化史。走进音乐史,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更好理解我们的现实。

为什么从故事开始,其实历史就是故事,它并不是书本上枯燥的描述与刻板的年代,发生的事都有必然性与关联性。理解文化才能谈音乐。理解了音乐的背景,就能带着当时的感受去聆听、怀着当时的情结去欣赏。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仅是生活在今天的你与古代文化的对话,更是欣赏与创作的结合。带着对文化的理解、对音乐的感受,我们能更好地进入我们的内心,思考历史与音乐于我们今天生活的意义,在他人的智慧或人生中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形成正确的三观。

今天分享的是古希腊音乐。谈到古希腊,大家或许会陌生;但如果谈到流传至今的奥运会与奥运火炬,恐怕不知道的人就相当少了。奥运会就是古希腊奥林匹克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体育精神的传承。但事实上,在古希腊得到重视的远远不止体育,还有音乐。古希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体育锻炼人的体质,音乐训练人的心智。音乐与体育对于一个完整均衡的古希腊人来说是必需品,甚至音乐的地位更高,因为音乐直击人的心灵。在古希腊人看来,音乐是神的发明,是带有神性的。听不同调式的音乐会对心灵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他们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强调每个人多听能带来勇气的多利亚调式的音乐。这就是古希腊人所追求的完整性、均衡性,或者说追求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面发展。不过古希腊人看待全面发展与我们今天大多数人会有不同:全面发展似乎不是所有都发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发展成一样,而是在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或者说,不是发展到完美。古希腊人锻炼身体、强壮体魄,不是为了竞争,而是出于对力与美的敬仰;他们爱好音乐,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与宇宙沟通,保持内心和谐的频率。他们追求智慧,生活纯粹。

追求完整性的古希腊人并不追求完美,这一点,我们通过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就会有感觉。比如好色的天神宙斯、善妒的天后赫拉、创造里拉琴却为爱所困的日神阿波罗,阿夫洛斯管的使用者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生本就是悲剧。古希腊的神如同人一样具有诸多苦恼,神的人生并不圆满。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缺点,也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矛盾和纷争,也享受这些不如意,甚至因此成了传奇。比如因金苹果而发生的旷日持久的特洛伊战争,被盲人荷马边弹边唱成了史诗,只是文字被记载传承,而音乐却失传了,使得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了文学名作。当英雄主义或者男性的地位慢慢降低后,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女神”的萨福开创了抒情女性风格的萨福体。萨福这位充满神秘意味的女子甚至成为当今女性主义与同性恋的开山鼻祖。在她身上,不完美与缺陷成了一种特色,社会也给予接纳和认可。这就是不同文化对完整性的不同理解:如果你有缺点,我将无法看到你的优点(中方);如果你有优点,缺点也是可以被接纳的(西方)。这也意味着中西方文化看待全面发展的主要心理差异就在于能不能接纳缺点、包容个性,能不能全面完整地看待一个人。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差异,我们在教育中强调全面发展就容易偏执,容易要求孩子过于成熟、不能犯错。但实际回避问题、看似完美的成长经历与教育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压抑、恐惧和危机:孩子全面发展的起因和追求就是为了回避问题、害怕问题、掩盖问题。追求所谓的完美而远离问题与冲突、害怕缺点与自我的真实呈现,孩子何来的个性?何来的勇气与自信?如何成长成自己?

在古希腊,最能体现这种不完美的当属悲剧了。与中方追求完美与圆满的大结局心态不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就通过各种方式阐述了对不完美的接纳与反思:不仅神不是完美的,命运也不是完美的。古希臘人喜欢在不完美中拷问生的意义与活着的价值。古希腊人对悲剧的迷恋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不仅出现了三大剧作家(剧作家也是作曲家),政府也出资修建大型剧场、邀请剧作家创作,甚至出资邀请市民观看。最初悲剧只是为了祭祀酒神,纪念他悲惨的一生,慢慢转向人与命运的抗争,表达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与痛苦、坚守与责任。根据亚里斯多德的定义,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悲剧重点不在写悲,而在于透过不完美的人生与人性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正是因为不完美,人对神、对命运、对自身局限的挑战,通过冲突与苦难,人生的责任与价值才得到彰显,观者内心的悲痛与不快才得以宣泄,进而重新获得人的完整性与神性、传递对生的眷恋与珍惜。

关于古希腊的音乐流传至今的完整片段只剩下在土耳其境内找到的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塞基洛斯墓志铭》。音乐悲凉深远,平淡从容。而实际从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片段中又能听到古希腊人精神的另一面:疯狂、捉摸不透的、变化的,如同酒神一般。据说古希腊人不太追求精深的技巧,甚至排斥过于花哨炫技的表现,他们的音乐、舞蹈、歌唱是浑然一体的,如同对完整性的追求。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人活出了最好的样子:他们接纳命运的不完美,试图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神性;他们追求人的完整性,却不偏执也勇敢真实。相对而言,国人更喜欢圆满、完美,如西方的神很人化,而中国的人很神化。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强调全面发展似乎是什么都要发展,什么也不能落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对孩子的个性或犯错也较少给予包容,过于要求孩子成熟和中庸。但事实上,构建内心的完整与追求完美并不是同一的,有时追求完美、过于吹毛求疵,要么让人焦虑、疲于奔命,要么容易消极、不自信,也容易自责与苛求他人,影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而接纳不完美是古希腊人给我们上的最好的一课:形成个性一定是与接纳缺点的能力共存的,对于缺点与个性,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包容。全面发展不是没有缺点的完美发展,更不是强调竞争,而是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学习接纳不完美,勇敢面对人生中的不完美,通过艺术与美最终达到内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凌宪初,崔斌.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2]马克·伊万·邦兹在.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昱(1980—),女,湖南新化人,武汉音乐学院2006届硕士研究生,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完整性古希腊全面发展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防止调度自动化系统漏监视告警的一些措施
古希腊之旅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榨橄榄器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