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读《雷雨》的代词运用

2018-05-14钟晓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雷雨鉴赏能力

钟晓英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在明确目标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实施方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雷雨》一课分析代词运用的艺术魅力。《雷雨》中,普普通通的代词经过曹禺先生的妙手点化,被赋予了特殊的语境意义,具有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和多种表达功能,值得鉴赏品味。

【关键词】性格特征;思想色彩;表达效果;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传达弦外之音

在《雷雨》第二幕中,当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时,跟她聊起三十年前的无锡旧事时,有如下一段对白:“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洋火呢。”这里,人称代词“我们”用得妙极!后一句本来完全可以说成“我记得那时候还没有洋火呢”,可是作者不避重复,且故意选用“我”与“我们”的错位,“我们”这一本应该包括听话人在内的人称实为鲁侍萍放出的试探气球,倘若周朴园心神警觉,早该听出其弦外之音,以揭开眼前这位妇人的身世之谜,显然在鲁侍萍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二、提示性格特征

让我们再看周朴园对鲁侍萍说的一段台词中用到的“我们”:“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这里的“我们”表面看是指周、鲁两人,但仔细一琢磨,不对了,周朴园此时此刻怎么会“哭哭啼啼”的呢?原来,周朴园用“我们”代“你”,用的是感情软化法,他企图以这一“亲切”的称呼唤起鲁侍萍“美好”的回忆,平息鲁侍萍心中的怨愤,以减少用语的指责性和刺激性,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恶化。可见这段话似乎软实则很硬,名为相劝似的,实为警名。换用一个人称,惟妙惟肖地揭示出周朴园貌似关心体贴,实则虚伪自私的性格特征,可谓匠心独运。

三、反映事实原貌

鲁侍萍在控诉时,有一句台词中的代词运用很耐人寻味:

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

初看,台词中的人称“你们”连得突兀,删去似乎更贯通,但仔细分析研读,便知此处“你——你们”的变化正是曹禺的匠心安排。要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的是周朴园个人,所以用“你”,而出面“逼着”侍萍“冒着大雪出去”的应是周的父母等人。这样安排人称,准确地反映出事情的原貌,让读者进一步看清周家的封建思想色彩。

四、透显微妙心态

当周朴园向眼前“四凤的妈”打叶三十年前的旧事时,有一段对话:“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这里的代词“大家”用得十分耐人寻味:要“忘”只能是“你可能忘了”,怎能说成“大家都忘了”?原来,周朴园急切地想打听“梅小姐”投河后的下落,但询问时又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他必须摆出一种局外人漫不经心的姿态,保持一种随便交谈的口吻,用代词“大家”,正传神地表现出周朴园那种急于想打听但又想超然事外的微妙的心态。

五、凸显感情波澜

当侍萍怒斥周萍打鲁大海时,有一段感情容量极为丰富的对话:

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由“你的”到“你打的”,这不是一般的代词所指的转移,正是正义良知战胜骨肉亲情,其间感情的波澜何等汹涌:愤怒中含有痛心,失望中见坚强、坚韧。

《雷雨》一文中,作者还巧妙地将不同的人称运用构成对比手法,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鲁侍萍在控诉时说:“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鲁侍萍用“你的”作强调,旨在揭露周朴园的冷酷无情,而到后来周朴园开除鲁大海,丝毫没有承认鲁大海是“我的儿子”。与此构成对比的是,当侍萍提出要“见见我的萍儿”的要求时,周朴园竟然冷冰冰地说道:“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本来只需说“陪着母亲”就可以了,周朴园偏要加上“他的”加以强调,其一台词是:周萍现在有母亲,你侍萍不配是、不再是他的母亲,当然你更不能认他。看,周朴园那冷酷、自私、伪善的个性特征不都体现在添加的代词“他(的)”中了吗?周朴园将侍萍强调的“你的”儿子鲁大海视为仇敌,横加嘲弄迫害,而对死心维护周家“尊严”的周萍,尽管侍萍迫切要求见一见,却用他有了“他的妈妈”而拒绝见面,代词“你(的)”“他(的)”蕴含的信息构成的对比,凸显出周朴园卑劣的人格特点。

综上分析,正确理解和使用代词,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如判断下面句子中的代词运用得有没有毛病:王老师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一题中,“我们”这一代词两次出现,在这特定的语境中指的是学生,谁也不会把老师误作学生,相反,它使师生间缩小了距离,反映出王老师和学生亲密无间的感情。这里启示我们,像《雷雨》中的这些代词妙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对此,我们应多加阅读研磨,以不断提高对具有特定表达效果的代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美芳.《雷雨》與《画中情思》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比 较——兼及中泰两国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化性格差异探究[J].黑河学刊,2018(3).

[2]程华早.《雷雨》中人物的命名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雷雨鉴赏能力
雷雨天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雷雨
雷雨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雷雨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