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分析

2018-05-14时锋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

时锋

【摘要】古诗文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载体。中华民族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某种原因上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古诗文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本文就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正在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难以适应今天的教育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改变,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初中语文教育是多层次且较有深度的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要求,我国语文教育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革,应用新的方法和途径来促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一、结合古诗文,引导传统文化价值理念

初中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且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学生一整天的时间大多都在学校。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重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与理解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对于美的追求。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阅历和教授经验,同时也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应该有一定的赏析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心理情况和精神世界也直接影响了学习氛围的创造。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应该树立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理念,从而有目的地提高自己。这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有寓意的古诗文,教师在对其有深刻认识的同时,也应该对现实产生思考,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尽可能展现给学生。在学习《水调歌头》的时候,教师事先可以了解一些中秋佳节以及月亮的典故,可以在组织赏月活动的时候讲给大家听,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思乡之情,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离情别绪,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結合古诗文,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初中相对于小学来说,心理和身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社会经历比较少,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比较叛逆的,且对于学习来说,外界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对其产生了深深的诱惑。他们认为这些事情比学习有趣,从而对学生丧失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在照顾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情况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多种教育理念,开创多种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常用的手段首先是全班进行朗诵,体会其中的韵味感情;其次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展示,联系日常生活,减少陌生感等。

例如,古诗文是非常具有美感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使他们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在学习《出师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下诸葛亮的生平,使学生对作者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挑选学生朗诵一遍后自己亲自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网上挑选一段比较优秀的朗诵视频播放给大家,让学生学习视频上有感情地朗读进而实践,课下挑选朗诵得比较好的学生让其上台展示,进行鼓励以及奖励,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诵中。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以及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大意。

三、结合古诗文,引申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古诗文的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历史寓意,或许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或许是要纪念某人某物。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应该提前对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做详细了解,了解当时的背景,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写这篇古诗文的寓意是什么。这些事情都应该一清二楚,尤其是在讲解某一典故或者英雄事迹的时候,更应该要对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

例如在学习《过零丁洋》的时候,学生容易对文天祥产生英雄崇拜的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主收集有关文天祥的资料,通过自己找到的资料了解文天祥所经历过的事情做到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讨,分享各自的知识,来讨论中逐渐补充知识。随后,教师可以进行概括总结。在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时,要做细致分析。课后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所获的感想,让学生体会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积极继承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寓于古诗文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创新和改革,使其适应当前文化发展潮流,从而不断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起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