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式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18-05-14李丹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发展

李丹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入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从两方面阐述。一方面是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融入苏式语文课堂;另一方面是改变教师角色定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通过两个“改”,从教师自身找寻问题,并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更是落到细微处。

【关键词】苏式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是“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方面的培养,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笔者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是一切理解运用的基础,而阅读、表达是实践途径,听说读写也是实践途径。语文教学要让孩子多读、多思、多实践,注意保护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模仿力和创造欲。那么,如何在苏式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改善教师教学方法,融入苏式语文课堂

多数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教学习惯:教学流程跟着文本内容走。通俗来说,就是从开头教到结尾,教学流程就像文本的写作提纲,教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这种教学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易陷入内容理解的误区。教师应学会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指向“关键素养”,是否具有思考价值,更要重点审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对偏离目标的问题要删,对“清可见底”的肤浅提问要换。总之,问题要少而精,课堂才会腾出时间,学生才有时间真正投入到读书、感悟、写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中。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荷花》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或许学生还不了解散文的特点,但绝不会忘记散文中配的图画,这种简单勾勒的美对他们足以起到审美情趣的启蒙与熏陶作用。这时,教师再诠释一下作者的渊源,那么这种本土味道就会在孩子的味蕾上弥漫开来。怀揣这种童年的美,在心底发酵几年,就如深巷中的美酒,香气围绕周身,伴随学生一生。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语文课堂不需要浓墨重彩,而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这可谓是苏式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荷花》一文中,有很多的美词、美句,这些语句可以让孩子们背诵积累,对孩子们有语言渲染的功效,但同时,这不能是美文分析的重点,而更应挖掘其和同类体裁不同的地方。本人认为,文中应去挖掘的两个地方:一是写三种荷花的顺序;二是当一个人陶醉在某种意境中时,可以使用“我仿佛变成了……”的句式来表达。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说好每一句话,细心听取每一个声音,能让学生自由阐述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被尊重,让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改变教师角色定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师来说,单一的文化传递者角色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师必须做出改变。课堂上,教师是质疑解惑的启发者,所提问题要贴近学生,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掌握重难点。教师是品读感悟的引导者,教学要指向“语用”,需关注和重視文本的独特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各种表达方式、结构特征等。教师是语言发展的点评者,课堂上的精彩不是教师的口吐莲花,而是学生的深刻领悟、智慧表达。教师的点评应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知识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点。教师通过营造一个闲适的课堂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寻找适合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本人从“礼貌”一词的象形文字入手,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看出礼貌是表现在言与行上的。在这过程中,学生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知识认知上,也有所提升。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礼仪,在无形中教导学生以礼待人。学生的行为和修养在很多时候都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教师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者。语文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学生众多,教师任务繁重,总不会面面俱到。特别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羞于开口表达,即使开口了也是细若蚊蝇,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失去了表达自己的机会。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便失了发言的勇气。这时,教师应转变成孩子信任的朋友。平时的生活中与之多接触,多相处,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打开孩子的嘴巴,使其乐于开口。犹记得那位羞涩的女生,上课坐姿笔挺,目光一直追随着老师。可每当她回答问题时,轻声细语,不走到她身边完全听不清,有时甚至离她很近都不知道她说了什么。这个孩子认真努力,是老师眼中无须担忧的好学生,然而语言表达有所欠缺的她,也让她失去了很多机会,是她学习道路上的一大阻力。于是,从她的好朋友入手,逐渐了解她的喜好,拉近与她的关系,休息时间还特意去她家里家访,发现孩子对感兴趣的话题会侃侃而谈。渐渐地,孩子的转变在悄然间发生。语文课上,经常能看见她举起的小手,耳边的声音也渐渐增大。正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了女生的全面发展,使她在语言表达上实现突破,成就全新的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学生才会从心底产生变化,感受到春风细雨般的滋润,乐意正视自己,改变自己。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学生是成长的人,是学习的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核心素养出发,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学这个灵活的载体,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对语文这一学科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以此为发展目标,从小处、从实处入手,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苏式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师角色定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