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作文写作学习课文语言之美

2018-05-14杨德全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作文初中语文

【摘要】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响亮地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可见语文学科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语言能力的构建。语文教材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是学习语言的海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并在写作中运用语言。下面笔者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色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微作文写作学习课文语言之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作文;语言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片段诵读——感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形成语感的基本方式。

坚持“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传统,是利用课文学习语言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本段文章时,引导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和精神世界,从而从中培养语感,熏陶情感,享受语言学习的快乐。

二、片段解析——品味语言

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把理解课文内容与品味语言二者结合起来,在解析课文内容中感悟、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片段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启发学生进行解析。

师:谁能解析一下这段写景在语言运用方面妙在何处?

生1:抓住景物的特征,符合儿童心理。

说石井栏“光滑”是因为长年累月地使用,也是儿时的鲁迅曾多次好奇地抚摸过;说黄蜂“肥胖”,是因为它体态特别肥大;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是因为这种鸟儿机灵轻捷;覆盆子“又酸又甜”, 是因为儿时的作者采摘过 ,亲口尝过;还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是因为其叫声悦耳动听。这些语言既抓住景物的特征,又充满童真童趣,写出儿童特有的感受。

生2:善用拟人比喻,语言生动活泼。

此段的比喻句有:“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写出了木莲果实的形态;“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表现出木莲果实形状好看,颜色美丽。此段的拟人句有:“油蛉在这里吟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昆虫鸣叫悦耳动听。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极富表现力。

生3:形、色、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用“肥胖”“高大”“臃肿”“缠络”“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描摹形状,用“碧绿”“紫红”“黄”描写颜色,这两者是从视觉写。用 “长吟”“低唱” “弹琴”描写动物鸣声悦耳,这是从听觉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写。这些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可谓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描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天开的,蝉鸣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这与下文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

生4:语言表达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先用两句“不必说……”从整体简略列举百草园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再从局部详细描写“泥墙根一带”无穷的趣味,这是一个顺序。作者的目光引导我们由地面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接着目光由树上的鸣蝉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随着云雀直射向云霄。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描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描写动物,这又是一个顺序。全段看,整体是由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个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语言活泼多姿。

生5:语言表达情景交融。

如今,百草园早已换改了主人,而且也只有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里的草木鸟虫都充满着“无限乐趣”,作者在百草园中游戏,那里有快乐,有乐趣,充满生机与活力。作者把主观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自然融入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

三、仿写指导——学习语言技巧

学生解析片段后,教师讲解写景有关知识,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片段写景,从中体会作者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為下面微作文写作做好铺垫。

写景,要情景交融。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观。因此我们不能单独写景,而要借助景物,抒发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不仅要描写景物季节、地域等外在特征,还要借助想象和联想描写出景物内在的特征。

写景,要有层次。两个“不必说”略写整体。第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第二个“也不必说”写动物。“单是”详写局部。尤其要把这层当作重点来描写,让这一层也要有层次。

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就不同。要恰当地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四、教师写作——示范语言

写作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只做高高在上的评判者,抑或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而是要融入写作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有在参与实际写作中,才能体味学生写作的甘苦,发现学生写作的症结;才能了解文题的优劣,应对预想不到的问题;才能了解学生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见教师写作(即下水文),对作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师:光学不用,如飞鸟过空,虽过而无痕,留不下印记。老师不怕肤浅,仿写了几句,换一种方式欣赏一下,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生(鼓掌):有兴趣。

师(示范):小时候,我最喜欢我家的后院,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第一件事就是和我双胞胎的弟弟一起去后院玩耍。后院虽然不算大,但却成为我们的乐园。不必说绿油油的韭菜苗,长长的葡萄藤,高高的苹果树,黄黄的大杏子;也不必说黄鹂在树叶里鸣叫,肥胖的毛毛虫伏在菜叶上,轻捷的百灵鸟忽然从草丛直窜到云霄。单是矮矮的土墙根一带,就有无穷的乐趣。鸣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有时会发现蚰蜒,还有蚯蚓,倘若用小铲将蚯蚓分成两段,过几天,伤口会自然愈合,便会分成两条新的蚯蚓。晚上下了雨,第二天早上,在墙角草丛中会找到庞大的蟾蜍,爸爸说:“不能抓它,如果被它咬住,就再也不松口,永远不会好!”吓得我们不敢捉它,只是用棍子戳它满是疙瘩的脊背,赶它离开后院。

五、学生仿写——运用语言

随课微作文写作,是作文教学的新路径。如果能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初中三年的写作目标化整为零,将写作要求分解成细小的、系统的能力训练点(即微点),逐个突破,然后再化零为整,融会贯通,层级推进,螺旋提升,就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大而化之”的弊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具体做法是:根据写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教材导引的写作体系,将写作训练划分为若干训练点,以教材文本为语言范本,找准语言表达角度,融入一定的写作技法指导,引导学生从 “点”上训练,在“点”的训练中获得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片段写景细致生动,是美化语言训练极好的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合理的选词、新颖的修辞等方面,进行微作文写作训练。

要求:以校园一角秋天风景为歌咏对象,先写校园整体景致;再写校园局部风景;第三层集中写校园一角的景色。

学生习作:不必说宽阔的运动场,枣红的橡胶跑道,高大的教学楼,整齐的道边杨柳;也不必说学生在教室里高声朗诵,好静的学生扎根在图书馆,好学的学生缠着老师追问不休。单是校园中心的花坛就有无限的趣味。花坛中间的菊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的像火一样鲜红,黄的像金子一样耀眼,粉的像晚霞一样美丽。再看看花坛周围,曾“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垂柳,那“万条垂下绿丝绦”也失去往日的生机。一片片黄叶成群结队地往下落,刚刚扫过的地面,转眼间,又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真舒服!远处几个细心的女同学,正在地上捡拾树叶,准备夹在日记本里做标本。

学会创造性独立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最终目标。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创意地独立自主地运用语言,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旋.阅读课:不妨在“微写作”上露一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6).

[2]陆亚明.微写作,大文章——“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知识,2015(1).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论文(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微作文”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876)

作者簡介:杨德全,1968年生,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人,一级教师,陇西县文峰初级中学教师,擅长作文教学研究,有4篇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微作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微作文”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