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教学探析

2018-05-14马金阁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教版背影初中语文

马金阁

【摘要】《背影》是篇纪实散文,记叙了真挚的亲子之爱,这篇文章是较为优秀的情感散文。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解析深藏在文章后面的革命历史背景。在进行文章教学时,需要注重和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实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背影》是篇纪实散文,记叙了真挚的亲子之爱,文章描绘的内容和普通的作品有一定的差距,重点描写的是背影,运用背影这种细节将父爱描绘得非常到位,构思较为精密。本文主要解析了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教学,简单记述了《背影》整体教学模式,以此找出最好的教学模式。

一、《背影》教学设计

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创作了《背影》,文章记叙了作者离家求学,父亲到南京火车站送他并替他买橘子的情景。父亲在月台爬上攀下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通过朴实的言语,描写了父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护,体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整片文章都表现出深深的父子情。

针对初中生来讲,《背影》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学生对情感类文章的解读,进一步帮助学生和父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在进行文章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各种讨论与分析进行教学。

二、案例分析

老师:通常我们在描写人的外貌和动作时,文章除了记叙手法还拥有其余的表达模式,你们能为作者找出经过怎样的模式表达出父爱吗?

同学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表达出父亲愿意承受家庭的惨淡责任,鼓励儿子好好生活。

同学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在这样惨淡的家境还要自己亲自去送,表达了对儿子的爱。

老师:你们能体验到父爱的沉重吗?作者运用较为简单的细节将父亲对孩子的爱表达得非常到位。

通过与学生进行这样的交流,来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对孩子的爱,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父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此进行情感教育。父亲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中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深入理解父亲的爱,所以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同学们通常学习此篇文章,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亲情是这世上非常重要的情感,同时也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珍惜和回报的。之后,播放一首《懂你》将此节课结束,再次体会到亲情的力量。

三、《背影》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在上课之前都需提前将各个学科的课件拿出进行课前预习,在《背影》文章中有许多的生僻字词,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来将此种问题解决掉。例如赋闲、踌躇、大去之期等词语,学生在进行预习时,需要解决读音与词义的问题,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需要对此进行对应的检查抑或听写。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超前的认识,在课程开讲时,可以尽快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过程

在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目前语文教学有效的讲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融入教学中。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在开课前,凭借相关教学设备播放有关的歌曲,搭配一幅图片,让学生融入其中,之后再进行讲解。将此步骤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模式让学生谈谈对父亲这一角色的认识。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情感。其次,进行文章朗读。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进行有情感地朗读对文章角色进行塑造,体现情感与语言表达模式的认同。朗读,可以是个人,抑或全班挑选人进行朗读,当学生在阅读时,能通过文章对父亲的语言以及行动来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经过文章对父亲的语言以及行动的描写,将父亲的形象更加深刻地刻画出来。文章记录的父亲外貌特点是头戴黑色小帽,身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更深入地体现父爱的伟大,加大对此方面的注重。此外,学生还能从父亲的走路姿势以及背影中,感受到一个年迈与饱经风霜的父亲形象,和文章中所要表现的父子亲情相融合。最后,进行文章讲解。当学生朗读之后,需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更全面的解析与认识,此时,可以开始对文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地控制,将文章中的段意和重点词句以及語言和写作特点相融合进行解析。可将《背影》这篇文章分为三个段落,分别对文章进行描写。例如写父子遭遇各种变故,还要继续安慰儿子好好生活的宽大胸怀;还有文章中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现出父亲在应对复杂的事情时,还要抽出时间去送儿子上学,表现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切心情,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将关爱儿子的心情表达出来,非常生动。此外,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与立意进行详细解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课后总结

进行课堂总结不单单是对文章的知识进行总结,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提升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展开。《背影》这篇文章记述了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父亲形象,体现了最朴实的父子情感,老师经过正确的指引,让学生能深层次地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不易。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背影》这篇文章是较为优秀的情感散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解析深藏在文章后面的革命历史背景。在进行文章教学时,需要注重和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实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升教学质量。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苏教版背影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两个背影
背影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影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