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

2018-05-14王晓珺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

王晓珺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预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预习;预习激发兴趣;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由此可见,预习非常重要。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自主、高效预习课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进学生爱学的先决条件,老师要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必先培养兴趣,還要培养学生有主动预习的习惯。而很多老师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只让预习第几课,而没有具体的要求,第二天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却一头雾水,没有达到积极参与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对预习的的兴趣?可以用“诱导法”,课前先铺垫。如在教学《藏戏》之前,我对孩子们说:“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安徽有黄梅戏,河南有豫剧,浙江有越剧,哪位同学知道藏族有什么剧种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有哪些特色呢?”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我,一脸茫然。我赶快说:“其实啊,老师问的问题在我们要学的第7课中就有答案,想不想去一睹为快啊?”“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这样一来,孩子们预习的兴趣就浓了,预习动机强烈了,孩子们自然而然会投入课文中去了解知识。

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途径,指导预习方法是关键。要想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本领,我们就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规律等特点,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以下预习方法:

(一 )注重引导学生领会“导读”的内容

1.重视导读的内容。我们的每个单元都有大单元的导读,学生可以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求。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读,学生读了之后就很清楚地了解到这一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或者是描写鲁迅先生的文章。

2.如何初读课文。一是要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时难免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要学会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也就做到了授人以渔。读完课文后,要完成以下任务:先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叙述了何事,出现何人,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主要检查学生读完课文后对全文是否能有完整的印象。二是能找出本课中所有生字,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三是带着课后的问题再次读全文。如在预习《山中访友》一文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是“我”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作者去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初读就不会显得盲目。

3.如何进行精读。让孩子们带着思考去读,读出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如果是自己来写类似的文章,自己可能会怎么写?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的好句以及重点段落自己有怎样的感受或体会?如果遇到优美的课文,还可以反复朗读,争取熟读成诵。

老师还可以加强家校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预习完课文之后,学生先试着解答这些思考题,家长再检查孩子预习的效果如何。如若发现无法解答,说明预习得还不够,有必要指导孩子再读再悟。直到解答正确以后,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从此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老师在课上讲解时,学生也将更加大胆、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所想所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预习课文不能只停留在读读、想想的层面,还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中圈点批画尤为必要。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注意认真听老师讲解,或者和老师同学一同讨论,把自己不理解之处彻底弄明白。预习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做批注。把自己对文中有所感悟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也可以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能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还能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二、不能忽视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1.在训练学生预习之前,我们争取在课堂中安排出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预习,严格督促孩子们按照我们所提出的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发现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切忌存在走过场的形式。另外,我们还可以制订检查方案,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预习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

2.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提倡小组合作、互学互帮。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听听其他同学的预习方法,对比自己的方法,思考有哪些方法值得发扬,有何不足,从而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预习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不妨试想,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他怎可能会自觉地预习语文?所以,要想学生自觉预习语文,不可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应该坚信,只要老师能坚持不懈地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严格监督,日复一日,学生便能自觉养成较为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预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晓珺,女,1978年生,福建武平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为语文课堂延伸。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基于学生日记写作指导的探索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