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文本解读能力

2018-05-14王艳凤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背景初中语文情感

王艳凤

【摘要】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更是提升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可是,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课堂并没有给学生自主解读的机会,学生也缺少解读的意识。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更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解读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引导学生在解读中树立起自主鉴赏、自主解读的意识,进而为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形成做出贡献。

【关键词】解读能力;初中语文;背景;字词;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解读、分析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因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所传递的中心思想,要想改变目前的死记硬背,除了要引导学生去解读之外,还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解读中树立起积极的阅读意识。那么,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呢?学生应该对文本解读些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一线教师要给学生自主解读文本“背景”“字词”“情感”等方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自主解读中形成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解读“背景”

背景的解读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关键。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常常忽略这一部分内容的解读,导致在分析作者借助文本所传达的意思时会有所偏离。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借助课外资料或者是网络资料来了解“背景”,进而为学生解读能力的提高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常常抱怨看不懂、学不通的文体,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呢?在笔者看来,作为教师,针对文言文的学习,不要简单地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进行中心思想的死记硬背,要鼓励学生自己借助相关资料对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篇文章的前因后果进行思考与调查。如在学习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了解作者陶渊明身处的时代。思考当时作者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为什么会有桃花源这样一个地方的出现,等等。总之,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所描写背景的解读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通过世外桃源的描写来表达的那份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而且,这种解读背景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方式,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二、解读“字词”

字词的解读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择词、遣词造句对文本表达产生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在炼词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中一些句子的字词进行解读。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的“偷偷”“钻”这两个词的用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个词?好处是什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交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有学生说:这两个词都给小草赋予了生机,让小草活了起来;还有学生说:“偷偷”一词的应用说明了小草是在大家没有留意的时候,悄悄长出来的,这一词的应用“动态化”了;还有学生说:这两个词的应用让小草的生长更具有画面感,等等。总之,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读文章中一些用得比较好的字词,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三、解读“情感”

情感的解读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对文本的中心思想、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是語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因为我们语文的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会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光辉成就,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如:

(1)卢沟桥和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3)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回答,并尝试着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在阅读以及带着问题解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借助网络来了解更多的石拱桥,并通过分析不同石拱桥的特点来形成那份自豪感,进而真正确保本节课的教学价值得以实现。

解读能力是学生在不断练习、不断思考中形成的,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为学生解读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晶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2013(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背景初中语文情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