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

2018-05-14刘慧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脱贫攻坚教育管理

刘慧玲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前往城市务工,虽然生活上有一定程度改善,却导致了棘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关乎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提出了解决之策。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留守儿童;脱贫攻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事关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伟大目标的实现。然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庞大,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绝大部分儿童是在“隔代教育”下成长,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品德差、安全意识弱、心理不健康等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来自家庭、学校、政府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帮助。

2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我国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国儿童整体素质的高低。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关乎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若在儿童教育方面忽视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那么我国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将会是畸形的、不平衡的,也是不长久的。换句话说,要实现我国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必须将重点放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上,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想方设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

2.2 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构建新农村的新生力量,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倘若从小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使其长大后回报家乡,那么当他们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比外来工作人员,他们更熟悉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家乡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家乡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港湾,是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永远扮演着子女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谆谆教诲。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这种以父母为主的家庭教育是十分缺乏,它们有的是单亲教育,有的是隔代教育,有的是其他亲戚教育甚至是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监护。很多农村父母认为,只要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的成绩自然会提高,实际上他们忽略了子女真正所需所求——充满亲情关怀的家庭。例如在单亲家庭中,家庭责任都由一人承担,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管理小孩;在由隔代长辈照顾的家庭中,由于长辈教育和父母教育差距大,其教育管理的方式比较宽松,甚至很多祖辈溺爱小孩,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3.2 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校如同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家”,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其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等都是在学校中慢慢“孵化”。在农村,对于留守儿童,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当要注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但是,乡村学校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第一,许多乡村小学针对留守儿童配备足够的专职留守儿童管理员,不能及时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认识和准备不全面,没做到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等,这就导致老师在任课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教育。

3.3 政府机关重视不够

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密切相关。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上,却忽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即使上级政府多次下达相关文件,部分地方政府也仅仅是做到表面工作,没有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该问题上没有专门机构、人员进行指导,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有的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工作中失职失责,忽视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学校虽然针对留守儿童建立了寄宿制,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少,办学条件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要求,难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

4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4.1 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经济条件尚可的前提下,父母应该将重心由工作转移到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首先,父母双方都应该提高教育意识,既要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又要尊重子女的选择,为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促使其全面发展;其次,作为监护人,父母要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要充分认识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掌握适应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管理能力,自觉树立榜样,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认真、耐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对于不得不在外务工的父母,应该经常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写信、网络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发反馈给在校老师,在挣钱养家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亲情的培养和教养义务。

4.2 学校方面

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学校应该积极听取家庭、教职工、政府和社会多方面意见和建议,采取措施完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教育管理政策。首先,任课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针对不同情况的留守儿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其次,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机构和人员,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等,将孩子们的在校情况按时反馈到监护人一方;再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避免儿童溺水、被拐、打架等现象发生;然后,还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在校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体情况、兴趣爱好、经济情况等;最后,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地区要坚决执行寄宿制管理,积极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寄宿制在校执行提供保障。

4.3 政府方面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当地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引进优秀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其能够就近就业,使得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享受来自家庭的温暖。相关部门应该因地制宜,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制定特色发展方案,建立有效机制,为农村创业、就业提供经济支持、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留守儿童爱心社、儿童图书馆、儿童心理辅导室等,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生理健康和生活情況。

5 总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应当引起家庭、学校、政府等方面的充分重视。在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征程中,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有利于促进全面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李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其政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1).

[2] 朱剑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亟待加强[J].学习月刊,2016(03).

[3] 战晓华,李思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思考[J].中国市场,2015(39).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脱贫攻坚教育管理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