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促学,初探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求解之道

2018-05-14毛剑勇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写诗诗词古诗词

毛剑勇

摘要

部分初中古诗词教学重文本解读、字词品味,忽视了古诗词所固有的格律美和意境美,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初中古诗词教学不妨另辟蹊径,探寻求解之道,教会学生去写,以写促学,由仿写到原创,培养兴趣,进而感悟诗词、理解诗词,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真正融入古诗词美的世界。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创作 传承 传统文化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然而,经典传承到今天,我们的目光大多仅聚焦在语文课本里为数不多的古诗词,还有试卷中寥寥几道诗词鉴赏题上。古诗词教学演化成了程咬金的“三板斧”:主旨理解、写法分析、名句赏析。它们干净利落地劈去了古诗词绚烂的霓裳羽衣,劈去了学生对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的膜拜之情,这将古诗词教学推向了窘境。

目前,“核心素养”概念体系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改革方向。具体到语文学科,专家提出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取,其中,文化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传承与理解”。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正是中学生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瑰丽殿堂的桥梁。然而,部分初中古诗词教学重文本解读、字词品味,忽视了古诗词所固有的格律美和意境美,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亦不得其道,“传承与理解”何其困难!初中古诗词教学不妨另辟蹊径,探寻求解之道,教会学生去写,以写促学,由仿写到原创,培养兴趣,进而感悟诗词、理解诗词,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真正融入古诗词美的世界。

一、腹有诗词,气自芳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熏陶和积累。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黛玉为师学习写诗。黛玉对香菱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她多读好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由此看来,学写诗前首先得多读诗,读好诗。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七至九年级推荐的古诗词(文)有61篇。数量有限,却都是古诗词中的精品,多读、多背自然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读诗三百,笔有神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对读诗有了兴趣,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功底后,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体诗。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颇大,很有挑战性。就初中三年来看,七八年级學生学业负担相对较轻,教师可以拟订计划,适当引导。笔者在古诗词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古诗词创作制订了相关教学计划,如下表(一学期)。

如此一学期下来,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更深刻了,对于创作古体诗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写出来的古体诗颇值一观,如写秋的作品。

作品一:金桂十里香,红枫已抹霜。天高柔云淡,芦花飘入江。

作品二:谁言秋日叶枯黄,我说此时比春阳。只看百花皆零落,唯有晚菊傲风霜。

写六朝古都南京。

写狮子山:狮子山上来阅江,绿木丛中花草香。春天登山不觉冷,东风伴我迎朝阳。

写小桃园:古城斑驳沧桑留,小径曲弯百姓游。细览桃园醒幽梦,腾飞家乡志方酬。

写诗的题材也可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写春秋游、校园、老师等,这些既能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和创新的能力,又能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诗歌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例如,学校组织春游莫愁湖公园,不少学生就此创作了好作品,举例如下。

《莫愁·海棠·诗香》:争春桃李未言休,出浴花仙溢彩流。琼蕊风雨润初开,美人醉卧海棠柔。叶舟十里诗香遍,碧水一滢琴曲悠。抱月台阁花恋月,莫愁湖女亦莫愁。

《咏莫愁》:抱月楼前几簇红,疑是丹霞染碧空。漫步云中仙境望,西府海棠独占雄。

看着这些作品,谁不赞叹?挥毫泼墨,能写诗、会写诗,才能在创作中进一步了解诗歌意象,欣赏到古诗词固有的格律美和意境美,进而了解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三、魅力诗教,上下求索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意为思想纯正。可见,诗歌教育能提高学诗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应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内在,与诗人产生自然的情感交流,体会到诗词所独有的意境美,从而明白事理,提升自我。古诗词教学绝不应该把眼光只盯在考试分数上,而应乘其时,顺其势,上下求索,借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东风,着眼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知智交融:中华古典诗词校本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D/2016/02/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写诗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为你写诗
区别
读诗十二法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