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价值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

2018-05-14吴勇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博文花苞

吴勇

最近读到张永春的一则博文,很有意思,也很给人启发,不妨摘录如下——

如果你是录取委员会的成员,对如下三个学生,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甲:可爱的女生,成绩全优,钢琴特长,能歌善舞,家境优越,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学生乙:成绩平平,听力有障碍,家境贫寒,父母工作忙,她要一直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学生丙:成绩很差,父亲是正在服刑的罪犯,与母亲住在犯罪率很高的社区,家境贫困,靠救济金生活。

毋庸讳言,你应该会和我一样,把录取名额投给学生甲。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三个生活在美国的学生的命运并没有按照我们的选择划出它们的轨迹。

甲和乙申请了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乙。他们的理由是:这个孩子虽然成绩平平,但是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勇敢克服困难的宝贵品质,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一个刻苦的孩子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甲和丙申请了著名的艾姆赫斯特学院,这所大学居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丙。他们的理由是:丙面对的状况十分危险,因父亲而背负道德压力的他,随时可能陷入犯罪的深渊。作为一所旨在教人向上的大学,没有理由不让一个这样处境的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上述博文中的文字,带给笔者的是惊奇,是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

这两所高校都是美国的一流大学,他们录取学生的标准竟充满了如此人性的光辉。到底什么是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教育?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其实以学生为本,最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的需要包含有处世、求知、审美、健体等多方面,教育的真正价值就是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

满足需要,首先要读懂需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有基础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如果读不懂学生的需要,教育就成了对不了病症的“下药”。比如,双休日、节假日为学生办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他们愿意吗?他们积极吗?他们不愿意不积极,我们何必要强加于他们呢?再比如,学生对某门学科特别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学校能否提供给他们探究的条件呢?仅仅“一刀切”式地布置大量高、深、艰的作业能解决他们求知的饥饿吗?因此,“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种理念,更应落实在我们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满足需要,其次要适合需要。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就是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规律。既要适时,又要适事;既要适中,又要适度。教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最关键的是教育要适合学生的需要。比如,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段,他需要睡觉,需要游玩,学校就不能剥夺学生睡眠、游玩的权利,不能布置太多的作业,不能让学生熬夜疲于应付完成作业;学校就不能像监狱一样,捆住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娇嫩、艳丽的花苞。如何对待这些可爱的花苞呢?开得慢的,我们不能硬要“掰开”;开得不艳丽的,也不要过多施肥,以免肥大伤根。因此,满足学生的需要,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读懂需要、适合需要,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

(作者系全国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猜你喜欢

斯坦福大学博文花苞
第一次挣钱
灯笼是春天的花苞
谁和谁好
斯坦福大学“CS+”跨学科工程教育新尝试
课程·教学·科研:斯坦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评析
叹春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使命与专业化管理
小花苞
斯坦福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