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村环境治理调查分析

2018-05-14曹静漪谈存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甘肃省影响因素

曹静漪 谈存峰

[摘 要]农村环境治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学者们从多种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社会资本以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集体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地区213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当前样本农村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基层政府公信力、明晰职能部门定位、加强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农民自身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农村社会资本、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在此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甘肃省处于我国西北部,地理位置较偏僻、气候干旱,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依赖程度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年增大,农村环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资本被视作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矛盾问题的工具,有助于人们探求存在于政府和市场二者之外的环境治理方法。农村潜在的社會资本存量十分丰富,合理利用农村社会资本要素,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治理的参与意识,弥补和避免传统治理模式中的不足和弊端,有效解决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冲突。

1 基于调查样本数据的甘肃省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

1.1 数据来源和问卷指标

1.1.1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软科学“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设施管护问题研究——村域社会资本视角”课题组在甘肃的实地调研。该次调查共获得213份有效问卷。

1.1.2 问卷指标。问卷指标包括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所在村域的社会资本状况、样本村庄环境整治及设施管护状况三大部分。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家庭年总收入及家庭人口。将调查问卷中村域社会资本问题分为社会信任、互惠参与、社会凝聚力三部分。样本村庄环境整治包括环境综合治理中具体开展的治理措施。

1.2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1.3 甘肃省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

1.3.1 农业生产污染现状。近年来,为了追求农产品的高产,甘肃省在农村生产生活中使用农药、地膜、化肥的现象普遍,地膜等农用塑料膜废弃物自身并不能进行降解,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极大。

从表2可以看出,秸秆焚烧和地膜直接丢弃在地里的现象在甘肃农村地区依然非常普遍;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多种,秸秆和地膜的回收成本较高、农户主观上对于秸秆和地膜的回收认识不足等。将40%以下的秸秆进行焚烧处理的村庄比例为41.32%,将40%以下的地膜丢弃在地里的村庄比例为37.08%,这表明已经有小部分农户意识到秸秆直接焚烧和地膜的随意丢弃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选择将部分秸秆和地膜进行回收处理或用作其他用途。

1.3.2农民生活环境污染现状。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统计数据显示,样本村庄乱倒污水垃圾的现象较严重,25.35%的农户表示乱倒垃圾、污水的现象在本村“很常见”,46.95%的受访村民认为,在村里乱倒垃圾、污水的现象“常见”;大部分农户对于家中废旧垃圾的处理方式比较合理,80%以上的农户选择将废旧垃圾尽量回收利用或卖掉扔掉,这说明对于一些可以变卖的固体废弃物,例如废弃纸板、塑料瓶、易拉罐等,大部分家庭都能够自行收集处理或变卖。

1.3.3 工业生产活动引发的污染。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威胁当地生态环境。样本数据统计显示,拥有乡镇企业的村庄中,大都以畜禽养殖业为主,纺织和食品产业为辅。这说明在甘肃许多农村地区,乡镇企业较少,且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大型化工、机械电子类企业很少。

1.4 样本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图1显示,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的村庄的治理措施具体包括河道处理、垃圾处理收集等等。其中,所调查区域开展垃圾收集处理的环保工作的村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7.94%,其次是河道治理,为32.17%;可以看出,在被调研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开展力度较小,在开展污水处理、沼气及沼气池建设、厕所改造等工作方面的落实不到位。

2 样本村庄社会资本现状

2.1 样本村庄信任现状

本文选取样本村庄农户对村委会干部、同村村民、邻居以及亲戚的信任程度四项指标作为衡量村庄信任水平的标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由表3可知,在信任程度的指标统计上,所调查区域的农户对于亲戚的信任程度是最高的,选择“信任”的受访对象高达58.22%; 对于邻居的信任程度,选择“信任”的有50.23%;对于同村村民的信任程度明显较邻居较低,对村委会干部的信任程度更次,根据统计,选择对同村村民 “一般”和“信任”的比例为44.60%和39.91%,而对于村委会干部, 23.00%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49.77%的受访者表示“一般”,只有20.19%的受访者表示“很信任”,这说明,样本村庄的社会信任程度不仅受到血缘、地缘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地位高低、政治面貌差异的影响。

2.2 样本村庄互惠参与及社会凝聚力现状

普特南通过对社会成员中政治参与程度的分析认为社会参与可以形成合作,成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如果在一个集体之中,其社会凝聚力较高,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较高,这种社会参与就会使不同的成员融入到组织当中,形成合作,良好的合作关系会产生信任,这种信任会影响到组织的每一位成员,对事务的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村民之间相互帮忙的频率比较高,农忙时,选择和同村村民、邻居之间相互帮忙“有”和“经常有”的比例分别为35.68%和29.11%;对于村民参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村里有修路、修水利设施需要出工出力时,选择“积极”和“很积极”的样本农户比例分别达到45.54%和4.70%,这说明村民参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村民对于村庄的社会凝聚力的评价整体较好,30%以上的样本农户认为本村凝聚力较其他临近村庄要好,46%的样本农户认为和其他临近村庄“差不多”。总体来看,所调研的样本村庄村民之间交流较为频繁,对村子的认可程度较高,社会凝聚力较好。

3 社会资本视角下甘肃省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与建议

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和管理的复杂性,基于地缘和血缘的农村社区半熟人社会的特点,都决定了社会資本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社会资本的运用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社区组织之间、农村社区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共赢问题,还能在组织内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组织成员间的良好互动,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村社会资本和环境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关于在农村培养积极的社会资本、促进农村环境治理的相关建议。

3.1 提高政府公信力,明确国家与社区组织的分工与合作

在农村培育良好的社会资本,首先必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尤其是基层村干部的公信力。可以通过对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使其在村庄起到模范作用;加大村事务透明化、公开化的程度,使村民能够监督村委会的工作,从而提高对村委会信任程度。

此外,合理规划国家与社区组织各自的环境监管空间也十分关键,双方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优势所在,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社会资本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尽可能减少社会资本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3.2 加强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建设

加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于提高农民的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在组织中,由于人们能够通过合作和交流寻求和创造经济利益,达成共赢的局面,从而为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打下了基础,显然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为了使农村社区组织“衍生”出的良好的社会资本不至于“浪费”,同时为了寻求更高的效率,我们还必须寻求“跨组织”“跨区域”的长远发展,加强和周围社区自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巩固和发展组织文化,在社区组织中培养积极的文化内涵,提高社区组织的凝聚力。

3.3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投入

调查表明,甘肃省许多农村基层地区,不仅缺乏专门的环保部门,缺少相关专业人才,政府对农村专项人才的投资力度较小。因此必须在甘肃农村地区积极引进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同时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为农村地区提供必要的专业相关人才。

3.4 制定良好的宣传政策,提高农民自身环保意识

甘肃省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于政府部门失灵,农村居民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影响农村环境治理效率的一大因素。农村社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制定合理的环保宣传政策和方针,引导社区内的成员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借助他们的力量,能有效提高甘肃省农村环境保护的效率,节约经济成本。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罗伯特·帕特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弗朗西斯·福山.彭志华译.信任—社会道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

[4] 王春荣,韩喜平,张俊哲.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5] 丁湘城.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西部农村个案研究—以重庆市花沟村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甘肃省影响因素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