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2018-05-14丁磊

新班主任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培育班级

丁磊

班级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性群体组织,班级文化是影响幼儿发展最直接的环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班级文化就已经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重视,是班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我国,班级文化受社会文化影响,由全体师生共同创设。

《班级管理技能》一书中明确指出班级文化的内涵:一般而言,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班级布置、班徽、班歌、班训、班风,班级规则、管理制度,班级目标、班级舆论等。班级文化是各种文化要素相互整合的产物,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幼儿园班级文化的培育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能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幼儿园文化背景相呼应。例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班级文化的班级可以将中国戏曲融入班级环境中,把青花瓷装饰的扇子和脸谱模型挂在墙上,将中国戏曲人物缩小模型摆在桌子上,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幼儿的文化意识;以环保为班级文化的班级,则可以教幼儿变废为宝,从废旧生活用品中找到其存在的价值,用穿旧的鞋子做成花盆养花种草,废牙刷当作涂鸦的刷子在大画布上作画,旧光碟当作画板等。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方面,教师最应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班级文化的精神建设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幼儿对幼儿园的喜欢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关,教师的关爱使幼儿感受到温暖。若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让幼儿产生畏惧,幼儿则会疏远老师,甚至拒绝去幼儿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教师应树立平等宽松的师幼关系,关爱幼儿,让幼儿把自己當作“妈妈”。

良好的幼幼关系,师师关系和师幼关系在精神文化建设中一样重要。幼儿之间是学习生活的伙伴,良好的相处,可以创造出积极的交往氛围,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会与人交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同伴,合作互助。“两教一保”即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目前幼儿园班级构成的主流,融洽的师师关系,为幼儿树立榜样,为形成良好班级文化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制度文化的培育,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制订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班级制度,如班级工作的行为准则,日常作息时间与要求以及一日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要求等。

在制订制度时,教师应本着“以儿童为本”的原则,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制度文化的培育,进而形成班级文化的培育。

幼儿教师应明白,文化建设是立足实践的活动,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从培育幼儿良好的文化习惯开始,适时调整,循序渐进,用合理的方式,让班级文化发挥最大的作用,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时刻保持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性,让幼儿在建设中身心共同发展,提高班级凝聚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培育班级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班级“无课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