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配合 育人见成效

2018-05-14王汉英

新班主任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任英语老师讲话

王汉英

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是班级管理中两股重要的力量,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要与科任老师巧妙配合,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成效。

同进课堂,现场“说法”

小韵很聪明,组织能力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上课爱讲话。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曾对他进行口头教育,可效果甚微。进入三年级,新增了英语课,班上要选英语科代表,小韵积极报名。

经过第一轮学生民主推荐,小韵和另外5名学生成为候选人。第二轮英语水平测试,小韵脱颖而出。进入征求意见环节,英语老师说:“我选小韵,因为他英语朗诵很流利。”班主任却有一丝担忧:“小韵的英语水平是很不错,可我有一个担心,他自己上课爱讲话,能服众吗?”小韵一听低下了头。英语老师用遗憾的语气问道:“那怎么办?小韵你说说看。”小韵停了一会儿,抬起头说:“我要改掉讲话的毛病。”英语老师对班主任说:“请您给小韵一个机会好吗?”班主任想了想说:“那我们就让他当一个月,看看他的表现吧。”自那以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提醒小韵,他上课讲话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一个月后,小韵正式“上岗”。

针对小韵的问题,两位老师现场“说法”,英语老师高度赞扬小韵,这是“扬”;班主任担心,这是“抑”,这两股力量促使小韵坚信自己能改掉课上讲话的毛病。

有进有退,引入新力量

小曾经常欺负同学,无视班级纪律。班主任与他谈话,他满不在乎;向其母亲反映,她每次就找客观原因,到后来还认为班主任爱给小曾“穿小鞋”,小曾也就更加有恃无恐。小曾的父亲脾气急躁,缺乏耐心,教育不到三分钟就对小曾拳脚相加。

面對教育僵局,班主任采取暂时退让的方式,让小曾的母亲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一位科任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另一位科任老师也这么反映,其他科任老师同样如此。慢慢地,小曾的母亲认识到这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晓之以理,家长自然就心悦诚服,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班主任的“退”,并不是一种放弃,也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当家校缺乏沟通基础时,就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科任老师将家长带入新的沟通环境,让家长在毫无“敌意”的状况下交流,这种交流效果很明显。

先后有序,适度推进

晓彤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不理想,英语最差。三位科任老师都很着急,只要晓彤没有完成学习任务,都会找她,有时三门课的老师都等着她订正、补作业等。晓彤每天不是补这门,就是补那门,她麻木地应对着。

发现此种现象,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开会研讨此事。大家认识到:每一位老师“各自为政”,让晓彤总处在无休止的补困状态,丧失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于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协商提出:补困工作要先后有序,适度推进。以何为序?先主后次,先易后难。先主后次指先主学科后次学科,先易后难指主学课中先容易的学科后困难学科。适度推进,指每天只安排一科补困,不安排第二科,而且每科内容适量。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配合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和科老师深入研究,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科任英语老师讲话
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没意思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讲话慢
变脸
爱模仿的胖胖等
老师,同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