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儿童的世界看小报告

2018-05-14张燕

新班主任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干部玩具报告

张燕

编者按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告状已经司空见惯。

对这些“诉状”如何“判决”,非常考验班主任的耐心和智慧,因为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却都是大事。

所以,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幸福感以及价值观。

那么,如何理性看待学生的告状现象?学生告状背后有什么心理需求?面对告状,班主任该采取什么策略?

本期,就让我们以“如何处理学生告状”为主题展开讨论。

如何处理学生告状

儿童的世界你不懂

教低年级学生,快乐和烦恼是并存的。他们奶声奶气的腔调、活泼机灵的模样、小大人式的话语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但是,他们也会在做作业时忽起“平地惊雷”:“老师,他在偷看我。”或者在我激情飞扬地上课时大喝一声:“老师,他在画画。”那种被紧急叫停的感觉让人极容易产生挫败感。

不仅如此,下课了依然“诉状”不断:“老师,他骂我。”“老师,我的铅笔不见了。”灰溜溜躲进办公室,把各种嘈杂关在门外,以寻找片刻安宁,不料,半分钟不到,就有孩子推门而入:“老师,小强哭了。”“老师,明明摔倒了。”……

有一次,我下课刚走进厕所,就被小朋友“逮”到:“老师,同桌拿了我的橡皮。”一副不解决问题不让我走的样子,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为什么低年级的小朋友那么爱告状?为什么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是天大的事情?

兒童的世界我要懂

逃避不是办法,直面小报告是每个低年级老师的必修课。我心里明白,治标得治本,追根溯源才是第一要务。为此,我细心观察,用心总结,发现孩子之所以爱告状,是有这么几种心理在作怪。

1.表现心理

有一次,我正在批改作业,忽然叶同学火急火燎地跑过来,还没站稳就大声报告:“老师,奕同学打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又急匆匆地走了。追出办公室,发现他正在和被他刚刚报告的奕同学头靠着头看着什么,笑逐颜开,没有半丝不和谐。那么他报告的目的是什么呢?

细想起来,叶同学平时成绩不算好,上课经常走神,老师极少注意到他,他是不是希望通过告状引起我的注意呢?于是我微笑地注视着他们,看他们玩得兴致勃勃,期间,叶同学几次抬头与我目光相遇,羞涩一笑,我想,他心里一定高兴极了,老师那么和善友好地看着他,是多么喜欢他啊。

2.求助心理

午饭后,我正往食堂外走,忽然几个孩子神色慌张地跑来说:“老师,欢刚才被源推倒了,腿摔断了。”我一听,顿时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现场,看到欢躺在地上。我问:“疼吗?”欢说:“疼!”我又问:“腿能弯一下吗?”欢说:“能。”我继续问:“能站起来走两步吗?”欢说:“好。”于是,欢站起来踮了两下脚,就正常走起来了。我长吁了一口气,闻讯而来的其他老师也松了口气。回头看源,一脸紧张。我说:“以后一定要注意文明游戏,不能追逐打闹。”源使劲地点点头。再看看那些夸大其词的报告者们,也都如释重负,虽然他们没有搞清楚状况,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们。

这样的报告包含了很多求助的成分。面对意外,他们缺乏正确的判断,而老师在他们心中是保护伞,是百事通,没有什么事是老师不能解决的。此时,老师不能责怪孩子,而要积极为孩子解决问题,还要表扬他们遇事愿意动脑筋想办法,表扬他们关心同伴、热爱班级的优秀品质。这样才会有更多孩子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也便于老师掌握班级动态。

3.试探心理

我们常常还会听到这样的报告:“老师,他在吃零食。”“老师,小红今天带玩具了。”此时的报告者并不是希望老师批评那些同学,而只是一种试探,潜台词是:“可以带零食来吗?”“可以带玩具来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能还是不能,要说清楚。可以在晨会上就零食和玩具展开专题讨论,让小朋友知道吃零食的危害,知道哪些玩具影响学习,还有危险,哪些玩具能够益智,懂得今后该怎样做。

4.嫉妒心理

鸣和航是表兄弟,俩人常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可是鸣总是打航的小报告:“老师,航又在下面偷看课外书了。”“老师,航在写晚上作业了。”班上那么多孩子,为什么鸣总是揪着航不放呢?

因为太熟悉,所以太关注,航的一举一动都在鸣的眼中。再加上航既聪明又细心,考试总拿100分,常常得到表扬。鸣虽然也很聪明,却有点毛躁,上课有些不守纪律,经常挨批评。两个孩子难免被放在一起比较,航就成了鸣眼中的假想敌,也许在鸣眼里,如果航不那么优秀,如果航也经常犯错,自己是不是更讨人喜欢了呢。

此时的我们,应该多找鸣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知道自己也有很多优点,老师和家长同样喜欢和关注他。同时,还可以和鸣谈谈心,来个小约定,比如,下次考试更细心些,比比和航谁的进步大,或者比比谁更爱劳动,给予一定的奖赏,促进他们良性友好地竞争和发展。

儿童的世界大家懂

虽然儿童打小报告是出于不同心理,但是他们的内心依然是纯净的,老师千万不能给他们贴上标签,应该善意地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报告,什么事情不适宜报告。除了上述方法,我觉得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用生动的故事或有趣的动画片教育他们,用积极正面的形象培养他们诚实、勇敢的品质,教会他们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2.遇到问题时可以先说给班干部听,如果班干部解决不了,再来告诉老师。这样既树立了班干部的威信,还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很多班干部都有公平公正的心,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有的班干部还很贴心,可以做孩子的“知心姐姐”。

3.孩子的行为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所以要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比如“八礼四仪”“诚实守信”“勤劳勇敢”“拾金不昧”等,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让他们明辨是非,知道利弊,从而减少错误行为。

4.可以在教室里设置班主任信箱,把一些不是很紧急的事情写出来,这样既可以缓解情绪,又达到了诉说的目的。班主任每天利用放学前的5分钟时间处理孩子们的“申诉”,给他们有效的指导,这样可以避免整天被小报告缠身。

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这是人心理发展和人际交往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自然会减少。所以,老师不必过分担忧,不妨走进儿童的世界看小报告,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指点,多一些陪伴,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猜你喜欢

班干部玩具报告
竞选班干部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报告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竞选班干部
报告
报告
班干部的烦恼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