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推进襄阳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强扶贫造血功能的思考

2018-05-14李鹏飞李宇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规模化经营

李鹏飞 李宇江

[摘要]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襄阳市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时,采取“公司+贫困户”“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等运营模式,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贫困户”的政策手段,对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和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劳力等不同实际进行有效对接和帮扶,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实现农户精准脱贫。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农村发展;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是基础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难题,都需要财政的有力支持。”

当前,襄阳市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精准扶贫工作也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结合全市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致贫特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扶贫造血功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小平同志曾提出过我国农业要完成“两个飞跃”的目标,而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已进入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期,襄阳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正在形成,必须不失时机,结合扶贫攻坚工作推进,探索出符合襄阳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1 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首先,现代农业是集约化的农业,要求生产要素集聚,管理要素科学,普通小农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集约化的需要,需要实行规模经营;其次,现代农业也是标准化的农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等,都要有一定的规模,不具备资格的小农生产很难做到,所需要的资金太多,因此规模经营势在必行;再次,现代农业仍是一个品牌化的农业,规模大小也是重要裁量标准,需要严格要求农产品质量、定期推广品牌、管理好这些要素的组合。因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只追求形式,还需要摸索出适合襄阳市实际的农业规模化经营路子。

1.2 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是当前襄阳市农业发展的形势需要

从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来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襄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襄阳市人均耕地面积小,家庭经营规模不大,农业呈现兼业化、副业化态势。中央倡导的适度规模经营标准是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的10~15倍。目前,襄阳市农村户均承包土地0.4hm2左右,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应为4~6hm2。截至2016年底,全市4hm2以上适度规模经营农户2.11万户,仅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9%;全市规模经营面积9.57万hm2,农业规模化率为24.1%,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现阶段,规模过小或者过大都不一定好,少数地方已出现了发生较大数额亏损等违背初衷的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分析每个区域的特征、生产的条件、作物的品种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然后确定规模经营标准,与城镇化进程、劳动力转移速度、农民流转意愿及精准扶贫工作等相协调,兼顾对农民和贫困人口务农及务工收入的双重影响。

1.3 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襄阳市正在形成

近年来,伴随着“四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不再是和以往一样小部分转移,而是大部分转移,随之而来的还有农业物质技术配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规模的条件逐渐形成。截至2016年底,襄阳市土地流转面积16.18万hm2,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0.6%;襄阳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5.6万kw;襄阳市水稻机插机播、小麦机播、玉米机播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8.2%。襄阳市农业生产方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 襄阳市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分析

截至2016年底,襄阳市含27个省级重点贫困乡镇,20个省级重点老区乡镇,有贫困村164个,贫困户6.4万户,贫困人口15448人。贫困户致贫原因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因残致贫;三是因缺技术、技能致贫;四是因缺劳动力致贫;五是因缺资金致贫;六是因自身发展力不足;七是因学致贫;八是因其他原因致贫。

3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时,应当针对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和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劳力等不同实际进行有效对接和帮扶。

3.1 推进专业合作型规模经营,切实解决贫困户因病、因残

致贫和组织引领缺失问题

以襄阳市老河口市(县级市)小张营村为例,2016年该村有贫困户17户71人,分为三类:一是有一定劳动能力但苦于无门路的10户;二是不善经营管理的4户;三是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3户。该村因户施策,联手湖北海源现代农业公司引入香菇种植产业,成立老河口市金秋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吸纳为社员,分类采取合作模式,取得明显效果。针对第一类贫困户,采取建棚和购买第一批菌棒允许其赊欠一部分货款,棚间管理由合作社包教技術,收货当天付现;针对第二类贫困户,采取以其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上级扶贫资金建起的香菇大棚,托管给合作社,而大棚收益是由贫困户和合作社共同分享,除每年留给贫困户1万元生活资金外,剩余收益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确保不再返贫;针对第三类贫困户,采取以承包地入股合作社,按股定期分红,并优先安置其在合作社打工,让香菇大棚产业成为贫困户稳定的“提款机”。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和“家庭农场+贫困户”等形式,重点解决了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和组织引领缺失问题,让广大贫困农户和普通农户成为真正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者和受益者。

3.2 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型规模经营,切实解决贫困户资金和

劳力缺失问题

采取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措施,利用保底收购、股份分成、利润返还等方法,重点攻克贫困户的资金缺失和劳力缺失问题,避免贫困农户单个租赁、转包的风险,真正让这部分“典型”农户分享到土地合股经营的合理分红,实现“土地变股份,农民变股民,劳力去打工,土地有分红”。

襄阳市南漳县寨子米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东巩镇上泉坪村整体流转土地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群众参与度高,已有246户农户入股土地83.2hm2,吸纳贫困户31户,入股土地11.87hm2。土地入股,每年每hm2获得保底收入7500元,入股农户在合作社获得打工收入65万多元。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入股贫困户劳平增收近2万元。

3.3 推进土地租赁型规模经营,切实解决贫困户劳力和技术

缺失问题

襄阳市通过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方式,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这类规模的经营主体上集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形成承包土地流转最低保护价和片区指导价,建设流转价格自然增长机制,形成规模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之间紧密型的利益分配格局,确保农民长期、合理的土地收益权。

襄阳市南漳县民益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肖堰镇周湾村农户和贫困户的承包地8hm2,发展200万袋有机香菇标准化种植,共为45戶贫困户提供打工岗位和提供菌袋。贫困户人平增收1000元,2017年人平增收1500元。

3.4 推进服务型规模经营,切实解决贫困户技术缺失和集约

化水平不高问题

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提供高标准、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贫困户在产前提供优质种苗;以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等方式做好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和上门上户技术指导,在产中推出技术示范样板;帮助贫困户广开销售路子,增强其脱贫致富信心,在产后充分发挥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领作用。

襄阳市谷城县浩楠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运营模式,实行“九统一”服务,即统一饲料、统一动保、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2016年至2017年,网络辐射石花、紫金和五山等地的18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乌骨鸡特种养殖,户平养殖乌骨鸡300只,户平收入高于4万元,贫困户脱贫致富效果显著。

4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强扶贫造血功能的思考与

对策

4.1 科学制定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规划,精准匹配扶贫产业

牢牢把握“三个优化”: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即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化产业、发展有机农业和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二是优化业态结构,即以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农电(商)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优化农业经营体系结构,即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在产业发展上,一是发展特色种养及加工产业。以“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贫困户”,不断增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经营性收入;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景点建设、基础配套、经营主体、宣传营销等各个方面推动发展,引领贫困户增收;三是发展电商产业。“互联网+扶贫行动”势不可挡,依托互联网销售棉花、木耳、茶油、襄麦冬、山药、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真正地实现“种养农业供侧改、产业农业深加工和休闲农业观光游”,让产业扶贫加入到农业规模经营的“大合唱”之中。

4.2 因地制宜选择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襄阳市坚持把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大块头”产业、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土地入股、联户经营、劳务就业,设立规模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能让贫困农户最大限度地稳定增收。坚持走龙头企业帮扶、协作组织联动、返乡创业带动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路线,创造利益共同体。

4.3 坚持产业发展与设施建设并重,夯实共享发展基础

改善基础设施是基础,发展产业是根本。襄阳市在推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建设中,统筹规划最美乡村路、厕所革命、荒地开发等专项建设,把突出产业发展、培植壮大主导产业放在第一位,开辟贫困农户能稳定增收的路子。要联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通水、通路、通电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4.4 加大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带动效应

襄阳市汉江产业基金和目前各地正在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应当优先向参与产业扶贫、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精准发力支持政策,切实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主体走、主体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对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奖补;扶贫项目要重点支持农业规模经营项目发展,精准投入项目资金;政府投入资金要切实发挥放大效应,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贫困户”的政策手段,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通过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切实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 费士敏,马骁.武进区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工作[J].江苏农机化,2012(1):17-18.

[2] 冯振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耕地资源保护的法制建构[J].中外企业家,2012(1):158-159.

[3] 颜士敏,陈丹,杨洪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技推广,2014(5):1.

[4] 钟经文.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J].商业故事,2014(25):54-57.

[5] 孔祥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5):5-10.

[6] 吉蕾蕾.农业部大力实施产业扶贫[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3):89.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规模化经营
雷人画语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