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2016-11-19岳龙华徐丹妮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6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农村发展

岳龙华+徐丹妮

摘要:文章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过去十年的历史数据,对四大片区发展态势进行研判,预测四大片区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的增长速度,结果指标显示,四大片区如果按照2000~2011年均发展速度,基本无法实现2020年与四川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实现与四川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监测目标,四大片区必须走跨越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村发展;全面小康;跨越发展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强调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是四川省贫困程度较深、经济社会发展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对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过去十年的历史数据,对四大片区发展态势进行研判,预测四大片区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的增长速度,对四大片区的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本研究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为研究区域,总计86个县。四大片区含少数民族县48个、革命老区县57个,其中23个既是少数民族县又是革命老区县。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四川省扶贫到户机制调研数据。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充分利用了官方统计数据年鉴,主要来源于2001~2012年的《四川统计年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13大片区分县统计资料2010(内部资料)》等。

三、历史发展态势

本部分通过研究四大片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关键指标的环比增速来判断四大片区的经济发展态势。

(一)GDP持续增长,但三次产业增速平稳性差异大

四大片区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左右,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11%上下浮动。四大片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变,但也表明四大片区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从增长趋势来看,四大片区中的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的增速平稳,2000~2011年的大多数年份增速均高于四川和全国的水平。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步增长,但呈减速态势

2000~2010年四大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稳步增长,2008年后均显现出减速趋势,但环比增长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放缓,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会进一步受到抑制,经济发展可能放缓。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且增长平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但秦巴山区的增长更加明显。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该片区的年增速在15%上下浮动,未表现出增速或减速的趋势。这意味着消费需求显现疲软态势,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拖累作用。

(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缓慢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四大片区2000~2011年的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相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逐年增加。但每个片区内贫困县就业结构差距较大,这主要与各县主导产业和自然禀赋有关。

劳动力跨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意味着劳动力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

(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连续增加,其他产业占比下降

四大片区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逐年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增加,片区内部的贫困县之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差异更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现萎缩趋势,这会进一步阻碍工业化的向前推进,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大片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年萎缩,这与“配第一克拉克定律”所预测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贫困地区接受东部产业转移、加速发展工业造成的。

四、发展目标测算

根据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情况,23项监测指标中,四大片区有5项指标明显慢于四川全省的水平,是影响跨越发展的主要短板。这5项指标包括: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受教育年限、单位GDP能耗。上述指标如果按照2000~2011年均发展速度,基本无法实现2020年与四川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实现与四川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监测目标,四大片区必须走跨越发展之路。

(一)经济发展目标

近年来,四大片区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的表现并不理想。在四大片区未来的发展中,应以2020年全面小康设定的人均GDP最低标准即31400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来设定各片区的增速。

1.人均GDP增速

根据小康社会目标,2020年人均GDP最低标准应达到31400元。四大片区人均GDP年均增长必须快于四川省和全国的速度,才能实现此目标。

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的增速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以

从侧面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份额越高,说明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根据国际发展经验,进入后工业社会的经济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超过50%。

四大片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份额在2011年明显低于四川和全国的水平,提高潜力较大,

(二)减贫任务目标

不断减少贫困人口,最终实现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是四大片区跨越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测算,2012-2015年期间,四大片区应减少贫困人口182.9万人,2016-2019年期间,至少减少贫困人口340.09万人,才能在2020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目标。

(三)社会和谐目标

城乡收入差距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收入差距大约70%-80%的不均等可以用城乡差异来解释,如果能消除城乡差异,我国区域的不均等就可以下降70%-80%。全面小康设定的城乡收入比要在2020年降到2.8以下,四大片区如能达到设定的目标,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程度。

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的大多数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未来必须以年均分别3.0%、5.37%以上的速度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能达到全国小康社会设定的城乡收入比指标。

(四)生活质量目标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四大片区的基础较差,以全面小康设定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低标准15000元为其发展目标。2010年四大片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了合江县、高县等14个县高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外,其余72个县均低于全省水平。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但四大片区没有一个县达到该水平。要在2020年实现城镇居民最低可支配收入目标,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需以年均增速分别为4.50%、4.17%、3.5%、2.66%以上的速度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五)文化教育目标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两个指标是四大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全面小康设定的标准是2020年要达到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5年以上,2010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实际值为8年,被列为完成难度较大的几个指标之一。

(六)资源环境目标

四大片区的高速增长,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环境约束。环境质量指数和单位GDP能耗是衡量资源环境的主要指标,从2011年四川小康监测数据来看,单位GDP能耗增速缓慢。近年来四大片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地区也把很多“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了这些贫困地区。全面小康设定要求2020年环境质量指数要达到100%,单位GDP能耗要小于0.84吨标准煤/万元。四大片区需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综上所述,四大片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是一个体系,各个目标一起构成一个目标系统。在具体发展路径上应该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本文立足发展现状,对四大片区的跨越发展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出四大片区与四川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可以看出,要实现四大片区贫困县经济增长的跨越发展面临着很多约束,而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和促进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源泉。这个源泉不会自然产生,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精准扶贫作为中国扶贫新阶段后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应当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实行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政府、市场、社会作用“三管齐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难后易、到村到户,统筹整合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力量,深入推进扶贫攻坚。确保2020年片区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农村发展
连接农村,面向城镇大型公益化APP开发基础分析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农村发展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