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再造

2018-05-14月亮先生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8年6期
关键词:餐厅美食设计师

月亮先生

美食的国际与地气

Eat with戴踏踏,食评人

我和踏踏约在“巨富长”见面,这一直是她最爱的区域:位于几个区边界的位置以及完整保留下来的里弄和老式洋房始终吸引着一些刚刚踏入美食界的新鲜人在这里寻找打造理想餐厅的场所和机会。最近两三年,那些小众的、不拘一格的咖啡馆、糖水铺和餐厅一直不断地在街巷的缝隙中生长出来。而资深的食客总是能最先得到消息,呼朋唤友地来尝鲜。踏踏索性寻了一处房子住下来,在每天走路的间隙看到铺子就可以随时进去看一下。这是上海老饕的生活范本之一。

认识一个上海老饕对寻找上海美食至关重要。来自一个兴趣相投的美食家的推荐要比冷冰冰的榜单靠谱得多。但如今踏踏觉得给朋友推荐合适的餐厅越来越难了。上个月,她刚刚推荐了上海影城附近的“鹿园”,典型的上海老味道和淮扬功夫菜,但料理手法一贯多元,时不时会有中西混搭的新菜推出来。落址和环境也恰到好处,距离热闹之处不远,但有一方安静的小空间不受打扰。收拾精致的小情调,除了顾及口味,还能顾及彼此的交谈和心境。

拜访餐厅远不止吃美食那么简单,而是以味觉为基础、庞大而复杂的体验。这是开埠以来上海从市井烟火里养成的传统。虽然城市的格局几番变化,但追求美食体验的劲头是上海骨血里的一部分,依旧势头旺盛。

“最近三年,上海人在美食上的消费意愿提升了很多,同时,对餐厅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高。”在不问清具体的细节和要求的情况下,即使是像踏踏这样的资深食评人,也怕推荐的餐厅与本来的心意出现偏差。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好餐厅想要讨好所有的人了,反而会集中精力寻找知音,并且与之互动,培养长期的亲密关系,也期待远道慕名的食客。这意味着任何美食榜单都会失去万能的地位。如果你恰好认识一位兴趣相投的上海老饕,反而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心头好。“上海初有了一个丰饶的美食之都的气度和格局,任何微小的偏好都能得到回应。”

享受美食的人还保持着包容和强烈的好奇心,主掌餐厅的人则变得更为年轻、大胆和不拘一格。他们主导了上海最近几年的餐厅革新:对就餐环境的重置更为大胆,甚至与美食的连接与互动更为密切——名列“2017年米其林指南”榜单上的Ultraviolet并未在纽约、伦敦和东京,而是在上海设立并且已经顺利运营几年,本身便是美食氛围包容的明证;更多不拘一格的小众餐厅也在街巷里弄里安静地迎奉客人,秘鲁菜、尼泊尔菜不仅地道,而且着实下了一番与当地融合的功夫;更为细分的餐厅也开始逐渐流行:老饕们经常谈论的是哪家面包店终于开卖正宗的欧式面包,或者哪个不起眼的小咖啡店有最好喝的单品咖啡。

吃在上海

AKME

巴黎名厨Akrame Benallal在上海开设的餐厅,走的是“先锋、艺术、创意”的路线。

乌鲁木齐南路55号

Chikalicious

新天地和太古汇店在装修上各有特色。招牌的三道式甜點每个月更换菜单,你可以吃到时令的盘装甜点。太古汇店还提供150款香槟,是中国最大的香槟酒单,再配合“公寓和雕塑”的风格,整个体验非常有趣。

新天地新里106单元205a南京西路789号兴业太古汇1层

本土设计的国际舞台

Style with Tasha“长作栋梁”联合创始人

如今,在“长作栋梁”位于富民路一栋三层的别墅里的旗舰店中,Tasha依然记得刚刚起步时在不远的街道上赁下30平方米小铺的日子。2009年,上海的“买手店”刚刚从遥远的概念落实成现实的营生,而新一代的中国本土设计师也刚刚开始摸索自己的风格和商业化之路。“那时的尝试艰难,而且有些孤独。”栋梁几乎都是独力在运用自己的资源和渠道来介绍最新的时尚理念。栋梁特别创立的“Fresh Air”也是独力起步,承担起发掘和推荐新晋设计师的责任。

尽管起步艰难,Tasha和她的伙伴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上海是最适合中国本土设计师起步的城市:海纳百川的文化传统、良好的审美素养和时尚熏陶、相对宽松的创作氛围和足够的市场关注度,都是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围绕着“巨富长”中心(巨鹿路、富民路和长乐路),延伸至南昌路、安福路、乌鲁木齐路的区域,汇集了上海对于生活品位的绝大部分想象和寄托,也是众多买手店和独立设计师选择起步的地方。这个传统延续至今,从未变过。

“第一批从上海走上舞台的设计师依然享有一定的领跑优势:没有被过度分散地关注,有更早的行业运作和被国际舞台接受的机会。”但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更多的资源和行业在上海给予了新晋本土设计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栋梁所在的富民路正在迎来更多的买手店,针对这片区域的逛街购物指南的更新频次在不断加快。买手店的领域也从单纯的高级定制向诸如生活家居、街头风潮等领域蔓延。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共同发掘和推荐新晋本土设计师的项目中。他们不仅获得了更多向顾客展示的机会,同时还获得了原来只对国际设计师开放的时尚产业链的青睐。“当然,这同时意味着对设计师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无法迅速地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定位,就会被上海日新月异的品位更迭甩在后面。”

一个更适合独立买手店和本土设计师的时尚生态正在上海形成:国际时装周和诸如去年在上海举行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年度大秀吸引更多来自产业和资源的关注;长年的信息中心和风格中心的地位培养了更为成熟、独立的消费人群。Tasha甚至觉得比起东京、纽约这样老牌的时尚之都,一个新设计师能够唤起的兴趣和热情会更加热烈。Tasha熟悉喜欢栋梁的客人们:教育背景良好,有被长期培养和熏陶的时尚品位,熟悉时尚动态但不盲从宣传。随着栋梁所展示风格的进一步拓展,更为年轻的一代正在成为新顾客。“他们大多传承了父母的好品位,却比他们的父母更明确自己需要什么。”

这也许是上海在下一个十年的方向:拥有更为多样、更为自主的时尚消费者,以及以此为定位的更多年轻设计师。毗邻栋梁的小马路依然会保持强大的吸引力,而像浦东这样的生活圈正在酝酿下一步的时尚升级。

时髦在上海

Autumn Sonata由Old-vric店主Kian&Zephy创立的买手制精品店,作为Old Lyric店铺概念的延续,旨在为顾客展现来自前沿国际设计师的时装与配饰系列,同时全新的Old Lyric也会以店中店的形式出现在其中。五原路72号

Biscuits

聚焦日韩风格的买手店,楼下是Visvim、WTAPS、nbhd、SOPHNET等各种日潮品牌,楼上是sup的各种收藏。

长宁区愚园路718弄21号(近镇宁路)

Heather Grey Wall

由日本设计师仓石一树(Kazuki)创立的全新概念主题店,入驻的品牌包括LUKER、Cali ThornhillDewitt的BEAT及艺术品、A.FOUR×Cali联名款等。衡山路890弄8号

中式停居的N种猜想

Sleep with嘉佩乐&安缦

新中式酒店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上海需要容纳更多的想象力。

我坐在上海养云安缦酒店的日餐厅NAMA里喝咖啡,面前是与酒店同期建造的森林公园,背后则是由江西抚州平移至此的26栋赣派古宅和古树构架的酒店群落。为了保持原有的徽派风格,与安缦合作密切的设计师Kerry Hill声称,面对这个极有挑战性的酒店项目,自己只做了“最细微的干预”。

酒店的构思源自21世纪初就开始的一场几乎无法复制的“拯救行动”。抚州的众多古村落和年代悠久的香樟树即将被新建的水库淹没,出身于抚州的马达东先生集合了植物学家、工程师、建筑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和工匠进行了一场抢救计划,在上海进行保护性的复制和重置。2009年,安缦集团有感于这次抢救与重置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几乎不可再次复制的故事决定加入,让香樟树和古宅以“养云安缦”的样式重新苏醒。

以那棵香樟“树王”为中心,当年一砖一石都被仔细编号、拆分和包裹的古宅被依照传统格局重组成26座古宅。Kerry Hill和他的团队极为谨慎地拓展了廊柱之间的距离,使之能够更为适应现代居停的需要,而对于古宅本身几重几进的格局、传统天井以及门廊统统保留。每栋古宅四围的新建部分可以被看作Kerry对中式传统的新演绎。这种演绎也贯穿了Kerry设计的24间新套房、水疗中心和五间餐厅酒吧。唯一被完全原样重建的古宅曾经是村坊私塾,如今辟为“楠书房”,完全重现了明清时代的私塾陈设,而围绕着传统文化与审美的多项体验也将在此对客人开放。

安缦在着手传统的异地复兴,而嘉佩乐同时进行的是在上海腹地石库门文化整理的再次呈现。位于老上海中心,只有55间豪华套房和40座豪华公寓的全别墅格局恰巧是嘉佩乐寻找的计划:位于市中心的、独一无二的、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精品酒店。

设计师Jaya试图重新理解和展现石库门和弄堂文化的魅力。从酒店大堂、图书馆到多功能会议室的空間流转,如同隐藏在每扇门和拐角处的里弄延展。这些里弄是石库门风格的毛细血管,连接着整个街区,使之保持鲜活。它们尽可能地深入街区深处的别墅,隔开附近马路上的噪声,就像迅速地从忙碌的都市生活回到自己的宅邸。从位于一楼的庭院、客厅到二楼的卧室和顶层的天台,甚至位于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夹层都被开辟成娱乐室。许多曾经在石库门生活过的客人每每故地重游时,都难免因为陈设的原汁原味而动容。年轻一代则把这视为一种亲近的、新中式风格的展现。最大的挑战在于,嘉佩乐希望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酒店,而是一个鲜活的、互动的、开放的社区。这样的社区才能让居住在这里的客人得到确实的体验。酒店特意将自己的法餐厅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和新开的面包房设立在沿街处。酒店主干道之前的里弄也按照当年街市小店的格局重整开业。至于专属住店客人的区域,由特别设立的“秘密花园”串联起各个弄堂的尽头,可以随时落座、交谈。

旅居上海

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

全球第二家宝丽嘉酒店落户上海北外滩。酒店将巴洛克风格与外滩新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打造观光、购物、住宿和餐饮的盛大集合。

北苏州路188号

上海宝格丽酒店

意大利风格的浓缩和移植一直是宝格丽酒店贯彻的,只是这问上海分号会“破例”开设一问中餐厅。

河南北路33号;

镛舍

坐落于太古汇的镛舍延续了太古酒店集团居舍系列,共设有111间客房,镛舍服务式住宅——TheMlddle House Residences提供102间服务式住宅。酒店室内设计由著名米兰室内设计师Pierro Lissoni操刀。酒店再次与纽约名厨Gray Kunz合作特色餐厅Cafe Gray Deluxe。

上海兴业太古里

艺术在生活

Art with应青蓝,ART021联合创始人

2017年,ART021迎来了五周年,联合创始人应青蓝和她的团队的日程照例安排得满满当当:创纪录的104家顶级画廊参展,有逾干位专业藏家,三天公众日皆是人头攒动。与保时捷合作的“中国青年艺术家评选”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本是ART021当年创立的初衷之一:发掘和扶植青年艺术家。ART021更是于今年宣布进军北京,但在北京打造的新展览将不同于扎根上海的ART021。

2013年,上海当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停办。上海的当代艺术创作和交易暂时陷入低谷。应青蓝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周大为、包一峰一起创立ART02 1,是为了在上海搭建一个鼓励当代艺术创作、促成当代艺术交流的平台。展品涵盖油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当代艺术作品。应青蓝说,ART02 1的初衷是搭建一个新生代艺术收藏平台,当代艺术更应注重“年轻力”,不懂青年文化,就无法谈创新和活力。这让ART021本身更像一个艺术的嘉年华会。无论资深的藏家,还是艺术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心头好。

应青蓝将自己多年在时尚与媒体行业的经验全都用在了拓展ART021影响力上。她和团队邀请明星(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变成了ART021忠实的藏家)参与艺术展与艺术家活动,在新媒体领域发力……按照应青蓝的想法,“艺术展不仅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更应该具备艺术普及和推广的功能”。因此他们不急于扩展规模,反而更在意展览的质量和能凝聚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上海自身的规划与城市格局的更新也为艺术更多地进入生活创造了空间。在世博会之后,以中华艺术宫为中心,沿着浦江两岸延伸开去,大量的空间和建筑被重塑成艺术馆和展览空间。曾经是运煤码头的龙美术馆今年接连推出Jim Turrell和安东尼·格雷姆的重磅展览,河对岸的艺仓美术馆则借由英国翡翠国际艺术集团的运作,以意大利湿壁画大师安东尼奥·德维托策展的“米开朗基罗大展”作为开馆首展一炮而红。而像余德耀美术馆这样的私人馆藏在策展上更是不拘一格。与此同时,老牌的博物馆也在陆续变身,如上海玻璃艺术馆这样重塑空间的动作,以争取在未来的城市艺术版图上依然保有一席之地。值得一提的是,像“八分园”博物馆这样将建筑设计与展览空间相结合的项目,也是一些小型展览的理想归属地。

“泛艺术化”将会成为今后上海城市生活的显著特征,像K11将艺术与购物空间结合的尝试会越来越多。众多品牌与艺术的结合也在陆续地推出:由Prada历时六年整修完成的“荣宅”,以及最近推出日本视觉艺术家蜷川实花的设季荟·拉法耶艺术设计中心也是极其活跃的展览之地。

艺术正当时

龙美术馆

中国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目前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的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和龙美术馆(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的艺术生态。

浦东新区罗山路2255弄210号(浦东馆),龙腾大道3398号(西岸馆);

艺仓美术馆

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之濱江绿地,艺仓美术馆根植于以“艺术塑造城市身份”的理念,打造浦东陆家嘴的城市名片。

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设季荟·拉法耶艺术

设计中心

目前上海最为活跃的艺术文化空间,曾经陆续举办蒂姆·伯顿、法国文化展等重磅展览,目前日本视觉艺术家蜷川实花的展览正在进行中。

复兴中路323号

猜你喜欢

餐厅美食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创意设计师
《餐厅》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两家特别的餐厅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