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结合”背景下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8-05-14冯晓苏李英男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现状

冯晓苏 李英男

摘 要:在新时期针对“体教结合”背景下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和表现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探析,提出坚持“体教”结合的全面发展的学训模式,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学训矛盾,建立体育和教育两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和训练保障机制,加强田径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的选材体系来作为新时期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体教结合 田径后备人才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002-02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有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期突出“人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相矛盾,国家体委适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省作为田径项目大省曾为我国田径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发展辽宁省田径事业发展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针对新时期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1 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1 学训矛盾突出,制约着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基层体校普遍采取半训半读的学习训练模式,由于基层体校教练员长期受“重训轻文”的思想的严重影响[1],以及基层体校在运动员文化课课程安排上的缺失,导致辽宁省基层体校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文化课水平低、文化课学习压力大,学训目标不明确,学训时间的不协调等突出矛盾,曾有专门针对基层体校学生运动员及其家长的调查发现,由于田径项目成才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以及学习与训练安排的不合理,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运动员及其家长对基层体校的学训模式不满意,这也使得不少学生运动员和家长决定退出田径训练或者产生推出的想法,这将直接影响基层田径运动员的数量,导致生源不足,进而直接影响田径项目的全面发展。

1.2 田径竞赛体制不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模式较为单一

近些年,辽宁大多数基层体育运动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减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合理和田径竞赛体制的不健全。作为基层体校的田径队而言其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省队以及体育院校输送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这就使得竞技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竞赛体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可以参加的赛事数量不足,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办的赛事是相互独立的,其参赛的运动员基本上是各自部门管理体制下的运动员,另外在田径竞赛的组别设置上也存在不合理,大多数参赛运动员年龄集中于15~17岁,其年龄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为更高水平的运动队选拔优秀人才,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如所愿,甚至对辽宁省田径事业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3 经费短缺,管理分散,缺乏认识上的统一

资金是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是基层田径队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没有强大的物质支撑,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通过调查发现,辽宁地区基层体校经费严重不足,硬件设施配置不足,器材维护和更新周期长。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成败,竞技体育长期以来都从教育系统中剥离出来,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培养模式,这也就造成了教育和体育两部门在“体教结合”背景下人才培养上的不统一,田管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学生培养重点上的分立导致,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认识上不能形成合力,导致人才培养的难度增大。

1.4 田径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科学的选材体系

在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上,缺乏科学的选材体系,在训练手段上的创新不足,重视短期训练的结果,缺乏长期训练的大局观[2]。通过研究发现辽宁省基层业余体校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田径教练员,大多数一直采用自然选材和经验选材,以简单的成绩和日常经验进行粗略的选材,没有完整的科学的选材体系,导致在运动员选材上出现偏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除此之外,多数教练员都是采用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学训练中的经验对运动员进行指导,陈旧的训练手段,落后的训练理论以及创新意识的缺失导致运动员成材率偏低。

2 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2.1 坚持“体教”结合的全面发展的学训模式,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学训矛盾

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必需依靠科学合理的训练,一味的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超负荷训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3]。針对运动员突出的学训矛盾,体育和教育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对运动员体育和文化课成绩上给予硬性要求,各基层学校应当合理分配运动员的学训时间,在运动员课程安排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确保运动员学习训练的两不误,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应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多措并举,强化对运动员的管理,形成合力来共同致力于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解决田径运动员的学训矛盾。

2.2 建立体育和教育两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和训练保障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视程度,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体教结合”的相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保障,积极推进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动机制的形成,两部们相关扶持相互制衡,共同完善体育竞赛制度,确保田径赛事的公平公正,设立“体教结合”工作专项经费,多渠道扩充经费来源,提高训练设施的更新速度,以强化资金为抓手,建立健全体教结合下的运动员训练保障机制。

2.3 加强田径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的选材体系

加强田径教练员队伍的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教练员岗位考核机制,定期对教练员进行业务考核,采取末位淘汰竞争机制,推动教练员队伍的创新发展,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而科学化选材作为科学的训练体系的重要一环,选材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训练的成败,建立科学的选材体系将大大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

参考文献

[1] 许延威.辽宁省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3):40.

[2] 富学新.转型时期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3] 欧阳骁骏.我国“体教结合”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现状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教结合”体系下体育班化学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