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阜宁县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2018-05-14毕钊源

今日财富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阜宁县供给群众

毕钊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围绕“十三五”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多次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從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地区应该以供给侧改革为方向,通过扩大高端的有效的文化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当前,我国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因此,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显得更加必要,也更为迫切。

一、阜宁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项目投入不断加大,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无法满足城市的近郊、远郊以及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

通过调研座谈发现不少镇村存在无文化阵地、无文化专职人员、无专项活动经费等“三无”现象,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缺乏文化自信。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但水平总体不高,在全国排位比较靠后,总得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来源单一,吸引社会资本主动性不强,社会资本参与门槛高。长久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提供者都是政府,由职能部门分年上报需求,政府分年投资和建设,政府财政压力较大,且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费用超支严重,实际支出大大超出预算。

(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滞后,政府效能低下,不能适应新变化。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齐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乡镇文化场所监管不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一,效能低下。管理者对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不了解,关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镇村级别的公共文化场所被挪作它用。

(三)服务范围局限。当前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单位都是文化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多局限在馆里服务,很少外出服务。此外,社会上很多民间艺人,没有较高的学术背景,未能进入公益性事业单位,但不可否认他们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渴望向群众展示自己的才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更主要的是,他们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很少有单位能够接受社会人员来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缺失且功能未有效发挥。目前,县杂技团、淮剧团训练场所缺失;全县20个镇区(街道、社区)只有7家文化站达到等级站标准,羊寨、花园、硕集、现代服务业园等4家没有文化站,芦蒲、古河、罗桥、陈良、吴滩、金沙湖等6家文化站达不到最低标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有226家达不到“八个一”标准,有的村在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时需要借用宗教教堂。镇级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由于多种原因,使用率不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文化站配备的文体设施基本踪迹全无,目前仅剩几千本图书。说明不是群众对精神文化没有需求,而是农村文化供给相对贫乏,文化产品相对单一,一些群众成为宗教信众,从宗教文化中获取精神寄托。如果基层党委、政府不抓牢文化阵地,就容易被宗教文化、低俗文化、封建文化占领。

(五)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滞后且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全县镇级核定文化事业编制62个,实际在编在岗21人,约占34%,其中,13个镇区(街道、社区)只有1人在编在岗,除陈集文化站长是专职以外,其他20人均兼职从事党政办、统计、计生、招商、村建等各类工作,实际上基本没有从事文化工作。农村业余文艺团体队伍主要依靠群众对文化事业的爱好维持。

二、阜宁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对策

(一)加强基础建设,配套运行管理,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2016年,江苏省已建成了442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我阜宁县应该积极跟进,这其中要强调的是相对设施规模,形成文化服务网络更为重要。一定要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 标准》,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步推进,开展“一站式”服务。

(二)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

一是要充分利用财政扶持、 税收减免等政策手段,拓宽文化建设资金来源,积极培育公益类文化社会组织,使之成为“替代性生产者”,变政府“独唱”为政府与社会“合唱”,促成体制内机构与体制外社会力量的竞争合作关系。二是要加快推进 “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使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有机结合。

(三)走出去,请进来

首先,要为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以送书下乡,可以为基层的相关单位提供业务指导,为农村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文化馆可以送戏下乡,为城市的近郊、远郊以及广大的农村群众提供服务,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美术馆可以走向城区广场、商业中心、走进学校、走进工厂、走进各行业的工作 场所提供美术展览等, 业界联动打造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从供给侧角度分析,阜宁县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国家和社会的资本合作(PPP),增加公共文化事业的活力,进位赶超,走出一条适合阜宁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特色之路。

(四)精心组织策划,推动精品创作,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

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吸引、引导、启迪群众,因此,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在努力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 “质” 的提升更为重要。要鼓励和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发扬“工匠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注到文艺创作中,创作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

(五)把握群众需求,实施“量身定制”,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供需对接”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对接”,是满足群众对文化多样性需求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加强调研,广开渠道,通过科学的需 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搜集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对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筛选、分析、研判,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机构的指导,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供给产品与群众需求的适配度。二是要整合资源“定菜单”,搭建平台“晒菜单”。汇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整合布局,确定服务项目,并通过网上公告、“文化超市”现场推介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布形式广而告之,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掌握信息,自主“点单”。三是要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联动配送机制,把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通 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公共文化发展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为了以需定供,而是要通过供需对接的动态调整机制,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占领文化主阵地,潜移默化带动“需求侧”的改进,引导大众审美、提高国民素养,实现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的公共文化供需平衡。

三、结语

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选择,走好这一步,也必将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建设强富美高新阜宁作出新的贡献。(作者单位为中共阜宁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阜宁县供给群众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供给侧”何以流行
江苏阜宁:监督收监执行一名脱逃超两年缓刑罪犯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