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丘陵农业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5-14莫柳

今日财富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体经营土地

达川区地处达州市主城区西南边,幅员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07万亩,总人口121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3万,是典型的丘陵农业产粮大县(区)。近日,作者组织部分农经人员,对永进、陈家、管村、麻柳、东兴、双庙等具有代表性乡镇的农村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经济基本现状

(一)人口及劳动力分布。

调查样本为6个乡镇13个村,有农业人口23884人,劳动力人数总数13037人,外出劳动力10769人,占总劳动力的比率为82.6%,外出劳动力与在家劳动力比例接近为5:1。

(二)人均耕地面积。

调查农户人均耕地最低的为0.45亩,最高的为1.2亩,人均耕地为0.79亩。

(三)粮食单产与种粮收益。

在一般生产条件下,水稻单产550公斤左右,亩收益100—500元;玉米单产400公斤左右,亩收益200—300 元。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其种植收益较高。

(四)田地荒芜状况

山区、平坝及交通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撂荒情况差别较大,一般常年性荒芜比例为2.69%,最低的比例1.25%,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比例高达30-40%。

(五)土地流转

流转的形式主要有租赁和入股,流转面积2397 亩,流转规模大小不一,100亩以下的居多,小规模的有30亩,大的達到1500亩,租金最低的300元/亩,最高的为600元/亩,均价在450元/亩左右。

(六)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绝大多数乡镇通村路均已硬化,但还有少数偏远乡镇的村道路未经硬化。大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的生产道路、水利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缺乏,生产成本较高。

(七)贫困人口状况

此次调查对象有贫困人口2 人,占调查总人口1%。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缺乏,没有好的项目,家里没人在外面务工经商,没有资金流转土地,种自家承包地收入是全家主要经济来源。

(八)群众对政府的评价。

农民普遍感觉到经济发展了,国家向农民索取没有了,相反地国家给予农民惠农补贴越来越多,农民幸福感提高了。农民在对政府充满感激外还期盼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给农民提供技术帮助、物质帮助、信息引导、资金补助。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土地撂荒。

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农业比较效益低,生产周期长,变现能力低,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缺乏而且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是土地撂荒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乡镇领导和农民重大(大春)轻小(小春)是土地季节性撂荒的主要原因;个别农户凭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管种与不种都可得到政府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自己不种也不愿流转;加之部分流转土地的种粮农民得不到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款,是土地撂荒的重要诱因;水利、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也对土地撂荒有着较大影响。

(二)多因素导致农业风险大。

大风、暴雨、洪涝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有效防控能力力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且病险设施多使其防御风险能力差,金融、保险支持乏力,地方公共财政扶持有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经营农业的风险较大。

(三)土地流转不畅。

土地流转处于盲目、自发状态,缺乏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具体承办单位和人员,流转规模有限,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技术指导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什么、如何种、种后市场情况如何,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缺乏市场信息引导,难以生产产销适路的农产品,承担着很大的市场风险。他们强烈需要参加多渠道、多领域、多场所的技术学习和惠农政策的学习。

三、对策建议

(一)采取多形式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和农民增收

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培育主导产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着力在米城大米、安仁柚、蔬菜和茶叶、达川青花椒等主导产业上建设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大高级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增加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往往与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留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千名硕博进达州”工程引进能留住中青年高精技术人才。要制定出台对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在城区工作的硕士研究生让其享受中级职称、博士研究生享受高级职称待遇,特许引进人才能享受廉租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3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完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出台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生产领域,扶持一批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辐射带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发展、大提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放宽条件,增加补助环节,提高补助标准。探索建立粮食除市场保护价格外的目标价格制度,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异由财政补给,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财政贴息、鼓励商业银行债转投、保险行业开发多种形式农业行业保险险种、国家给与物质或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济,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4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构建农村信息供需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配送、电子商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农村信息供需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

(二)采取有效方式遏制农村土地撂荒

1组建农业生产耕作队。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组建农业生产耕作队,准许跨区作业和代耕代种。同时各级政府按耕种面积给予耕作队人员一定资金补助。耕作队人员不仅可以在种粮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还可从政府补贴中获得一定收益,从而调动耕作队的积极性,这对化解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将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

2减少人为荒芜。各级政府应该组织国土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的禁止性规定、农业部门依据农业类法律法规引导农民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整完善补贴政策,将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直接打卡给土地流转业主,阻止个别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弃耕土地,防止土地人为撂荒。承包地农民可以通过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取租金或按股分红。

3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系弱质低效产业,可以利用工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依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效益,机械化代替手工劳动降低成本等方式,发展高效益特色经济作物,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作者单位为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局)

作者简介:莫柳(1973年12月生),男,汉族,达州市达川区人,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经济学学士,农业经济师,统计师,四川省政府采购专家。曾任达川区农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区农经站副站长,现任达州市区经作站站长兼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抽样调查、农村土地流转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

猜你喜欢

主体经营土地
论碳审计主体
雷人画语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