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5-14袁良良

今日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宜春旅游业供给

袁良良

汇集山、泉、禅、农等丰富旅游资源的宜春,2018年上半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6.29亿元,同比增长30.7%,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旅游已成为新常态下宜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但是,旅游人才供需失衡,供給体系和结构不能灵活、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及其结构变化。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金牌讲解班为例,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针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产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直接效益,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与联动,可以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间接效益,旅游业已融入国家战略,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截止2017年,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中24个省级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有12个省区市提出“旅游强省(区/市)”的战略,旅游已成为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

一、宜春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宜春,迄今建城2200余年,被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唐代大文豪韩愈誉赞“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宋代理学家朱熹发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感叹。宜春,全国首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生态秀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宜春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境内汇集了山、泉、禅、农、江、河、湖、丹霞、溶洞、古村、森林、红色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宜春全有,31个亚类资源宜春有26个。全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家,4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把宜春打造成为赣西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商贸中心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战略部署,强势推介“月亮之都、禅宗圣地、温泉之乡”的养生休闲旅游品牌,上下齐心全力推进,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旅游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全市旅游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5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5.7%,明月山温汤旅游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省内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已入选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进入全国一流田园综合体的方阵,全力推进了靖安三爪仑创5A和铜鼓天柱峰创4A等重点工作。特别是靖安大力践行“两山”理念,有效促进旅游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073.67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6.29亿元,同比增长30.7%。全市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旅游经济的增长,产业的扩大,市场的繁荣必然带来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样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也是旅游人才,旅游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更渴求人才。目前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47所;每年输送毕业生不到30万,其中宜春市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院校有本科1所(宜春学院),高职高专3所(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洪州职业学院),中职7所(宜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丰城中等专业学校、靖安县职业中学、高安市职业教育中心、宜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在校旅游类专业人数不足3千,毕业留在当地从事旅游业的不足一半,且以中、低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为主,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军型、复合型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实施旅游人才强旅战略,实现供给需求平衡,减少无效的和低端的旅游人才供给,扩大中高端旅游人才的供给,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以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金牌讲解班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被定为“省长工程”——金牌讲解班,定位为培养江西高端旅游讲解人才,从2012年起,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开办金牌讲解班,三所高校在优秀生源选拔、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开创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旅游人才的新模式,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一)从形象、才艺、气质、技能及内涵等方面明确了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端人才的供给,优质的生源是前提。优质的生源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也是高端人才供给的基础,基于优质的生源,学校可以有效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都利于提高,同时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的供给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增强优质资源的供给能力。

(三)强大的师资是保障。教师的能力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能力的高低,故而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层次,增强教师的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配外引的方式,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型教师,积极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经理人进行授课,为高级旅游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实践培训,做到术业有专攻,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四)按需施教和面向市场是路径。现今企业对人才的认识更趋理性,一味追求高学历的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按需录取。所以院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实现有效人才供给,应面向市场,研究旅游市场人力资源现状,掌握景区、企业需求,服务当地旅游发展,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满足旅游市场中亟需的专业讲解人才。

三、供给侧改革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阶段,旅游经济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培养旅游人才、用好旅游人才、更要留住旅游人才,地方政府不能缺失,且应是在这个人才系统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融入,再回到市场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共商培养目标、共定培养标准、共制培养方案、共促课程建设、共筑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共育创新人才、共导毕业设计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旅游业起步较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中高端人才需求紧俏。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特征表现为:

旅游业是一个情感行业,从业人员要有热情,而且情商要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尽量放低姿态;较高外语口语水平;具有懂旅游、懂网络、懂策划、懂营销的复合型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以地方政府为为主导。各经济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行业的发展就是人力资源的发展,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要通过人力资源来实现:

1.确立发展地方旅游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引导鼓励地方院校加强旅游初级、中级职业教育才是从根本解决地方缺乏旅游产业基层服务人才的途径,需要政府给予旅游职业教育政策扶持。

2.依托院校,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改善学历结构,建设行业实践基地,在优秀旅游企业设立行业实践、示范基地,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地方政府应明确自身角色,努力避免职能缺位。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诚信体系;设定旅游市场的准入规制;强化收入分配机制的公平性等。

(三)以学校为主体。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建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确立旅游市场人才质量需求的重点课程:《导游业务》、《导游基础》、《形体训练》、《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和《旅行社管理》等,基于地方文化底蕴开发校本教材,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良、数量适当,学历达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只有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決策能力的旅游人才。

在建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从企业聘请管理人员和优秀一线员工、邀请旅游教育资深专家来校开讲座做指导,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与考核办法;积极与行业建立产学研结合关系。

(四)企业、行业融入。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应对接旅游行业、企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部门实际需求无缝对接,秉承“依托区域经济、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构建产教融合,通过在理念、团队、技术、标准、管理方面加强深度融合,解决学校教育课程设计与社会行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难题;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真实的工作环节中组织教学,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作者单位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宜春旅游业供给
四月轻语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宜春吟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