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儿舞蹈教学

2018-05-14郝海燕

丝路视野 2018年18期
关键词:构思教学形式

郝海燕

【摘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儿童舞蹈的教学形式、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对儿童舞蹈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舞蹈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综合艺术,它不仅能展示人的形体美,抒发人的情感而且能训练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舞蹈属于舞蹈艺术的分支,它不同于成人舞蹈。舞蹈教育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儿童的喜爱。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通过创编舞蹈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在美的环境下得到开发和培养,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础。

【关键词】儿童舞蹈;启发式教育;教学形式;构思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少儿舞蹈教学是美的艺术,对少年儿童来说,它起着美育教育的功能。

当前的儿童舞蹈教育,沿袭了传统书本教育的模式,较严重地抑制了儿童创造力与个性的发挥。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多以教师的讲解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儿童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舞蹈老师一般只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练、跟着自己跳就可以了。在创排节目时,更是以孩子的反复练与记忆为主。有时许多孩子临上台前,就知道自己该站哪儿,该跳什么动作,至于这个舞是跳什么的说明什么的根本不知道。这些根本性因素他们却模模糊糊。这种为了跳舞而跳舞的非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儿童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处于长智力、开视野的儿童们错失了接受真正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舞蹈老师必须明白,我们教孩子,不应该只满足于教会了孩子跳多少个舞蹈,摆多少个造型,重要的是,让孩子从舞蹈中舞出他们自己的个性,舞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

一、形象化教学

舞蹈以人体动作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根据节奏有组织地变化不同的动作姿势,构成舞蹈的艺术形象,从而来抒情达意,给人提供以美感和情感。在儿童教育中,舞蹈也是理想的美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儿童幼小天真,喜欢模仿,但思维、判断、逻辑等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对所教的内容尽量形象化。每当讲授一个动作时除详尽地讲述规格要领以外,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演一番。将这个动作以最优美、最准确的形象深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例如在示范“站姿”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站立”的基本要求是“收”“正”“沉”。收:收腹、收臀、收肋、下肢肌,并提气。正:头正、下巴正、脖子垂直、眼平视。沉:肩膀松弛往下压、后背往两旁扩展。保持力的对抗状态,大腿以上向上,膝盖以下往下五个脚趾抓住地面。重心放在脚掌上。

二、启发式教育

由于儿童知识面狭窄,接触的东西还不丰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如何使儿童快速地理解,掌握教授的内容和动作要领,使动作比较规范地体现出来,很大一部分起源于老师的启蒙式教育。比如在排练《步步高》这个舞蹈时,一个舞蹈的核心舞步学生总是做得不够准确生动,我一边示范一边说“现在你们跟着郑老师在沙滩上光着小脚丫跑,想一想应该怎样跳?”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舞步轻盈而且笑容灿烂,孩子们那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纯真都融进了这轻盈欢快的舞步里。

三、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必须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

儿童具有创造力,这已被大量的事实和众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拿着一只笔就可以给布娃娃打针,能把一块没有颜色的木头当作一匹马,用一团粘土可以塑造小白兔,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当成熊妈妈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的图画等。有一次我给小班的学生推一下“手眼”动作的组合,让他们手指眼随,脑子里自己想象一个画面,“你都看到什么了”,提问的时候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看到了红色的小鸟,有的说看到了小草,还有的说看到了有颜色的月亮。

四、尊重儿童的艺术个性发挥

许多有着艺术天分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苗子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人类在幼儿期的时候,就会对欢快的舞蹈音乐做出反应。先是报以微笑手脚的舞动,以后会逐渐有比较明确的反应,随着幼儿发音器官的形成,幼儿的音乐接受能力、音乐听觉、节奏感、音乐记忆等音乐才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幼儿动作的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舞蹈有了强烈的兴趣和新的尝试。他们总想在音乐游戏中加进自己的想象,编排或创造舞蹈动作,对音乐作品和自己伙伴的表演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表明,他们已经在舞蹈中表现了自己的独特性、独立性、自主性。

五、舞蹈课的组织

舞蹈课的组织要注意分班教学,教学任务,课堂音乐。分班教学通过孩子们的自身条件把他们分成低中高三班。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任务,教学动作顺序的安排,是从动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出发,选择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并根据其活动范围的大小,活动量的强弱来安排。它宛如一条线,有起有伏,有紧有松,有急有缓。既要体现各个动作之间的纵横关系,又须适合人体生理机能的合理负担。课堂音乐,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帮助学生明确舞蹈的节奏,使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启发他们理解音乐充实舞蹈的思想感情。幼儿舞蹈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美的艺术形象。幼儿舞蹈艺术通过孩子们的内在韵律和形体节奏的糅合,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在身心自娱的过程中给人以美,是一种集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想的美育形式。

参考文献

[1]宋新梅.浅谈少儿舞蹈教育的情与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4).

[2]袁小砚.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一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猜你喜欢

构思教学形式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探讨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论艺术与摄影的联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