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2018-05-14马淑霞

丝路视野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新运用比较阅读能力提升

马淑霞

【摘要】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 或者创作技巧和风格相似或迥异的作家作品集中起来加以对比,辨析异同, 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方法。本文以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为例,来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好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灵活运用比较阅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阅读;能力提升;创新运用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 或者创作技巧和风格相似或迥异的作家作品集中起来加以对比,辨析异同, 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面, 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下面就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为例,来谈谈比较阅读的好处。

一、运用比较阅读,提升审美能力,学习创新运用

示例一:以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为例,与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和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比较阅读。

课前先布置預习准备工作,以“让我们走进秋天”为主题让学生搜集关于描写秋的诗文。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搜集的素材很多基本囊括了所学过的相关诗句,如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范仲淹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及毛主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

接下来学生通过比较结语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描写了秋的景色,色彩纷呈;都是借景抒情,情寓其中。不同点是意象不同、情感也不同:毛主席笔下的秋,色彩绚丽,生气勃勃,充满豪情壮志;曹操的秋萧瑟悲凉而又雄浑慷慨;刘禹锡秋日胜春朝体现了豪爽乐观的人生态度,马致远作为秋思之祖,冷落凄凉之情令人动容。表现手法各有不同:相同的秋天,在不同人眼中各不相同,秋有声、有形、有色、有味。

然后和学生一起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让学生感悟作者笔下故都的秋之清、静与悲凉,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思与眷恋。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名篇佳句的理解感悟,领略了秋的异彩纷呈,提高了审美能力。最后在比较中去创新运用,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题:选取课文中的意象例如人、故都、屋、院、漏光、残垣、茶、鸽声、天、草、槐蕊、云,仿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写得还颇有几分意境,如:《天净沙·秋思》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二、运用比较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领悟创作技巧

示例二:以杜甫的律诗《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比较阅读为例,开展诗歌比较学习。

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晚年的悲秋之作,学生在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极易混淆,因此运用比较阅读是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找到两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

共同点可以归纳以下几点:(1)感情基调方面: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2)结构处置方面:两诗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3)遣词造句方面: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

不同点主要让学生理解:(1)感情基调上:《秋兴》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2)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对仗工整的佳句,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经典名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通过比较,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以后再学杜诗就得心应手了。

三、运用比较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

示例三:同一题材的文本比较阅读。

如对《荷塘月色》情感的理解把握,可引导学生与《清塘荷韵》比较。《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被称为现代文坛上的“美文”。《清塘荷韵》是当代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佳作,同是以“荷”为题,但情感的抒发大为不同。朱自清先生开篇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他处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既有外族的欺侮, 又内乱不断, 先生目睹人民深陷水火, 痛心疾首, 不但感到束手无策, 甚至看不到民族强盛的希望。此时的他只好叹息一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而季先生惬意地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是因为他生活在90年代, 杏坛耕耘, 桃李满天下,著书立说,亦是学术大师。通过对比可发现两位先生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不同, 朱先生更多的是无奈与挣扎,因而是乐景哀情;季先生抒发的则是闲适与满足, 故是乐景乐情。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好处多,不同单元的课文可以比较,同一单元不同体裁的课文可以比较,同一单元同一体裁的课文也可以比较,大到作家风格流派小到某篇作品遣词造句,教师可依据内容灵活地运用,这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敏.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好处多[J].湖南教育,2005(16).

[2]黄启参.浅谈比较阅读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13(15).

[3]李春华.浅谈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2).

猜你喜欢

创新运用比较阅读能力提升
基于“互联网+”SNS班级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创新运用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