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创新研究

2018-05-14邓闵心

丝路视野 2018年1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职院校

邓闵心

【摘要】“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特色路径,包括发挥大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加强创业教育的渗透和打造网络教育阵地三个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导入互联网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一是“互联网+”的首要思维是“用户至上”,所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施教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把满足学生需求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互联网+”倡导注重体验,就是要求用户参与,换位思考,增加互动。高职思政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就容易增进理解,实现沟通;积极的互动,能够帮助教育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能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但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阅历不够,对如何辨别和筛选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还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对信息分辨、甄别的能力,使其能够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过滤”,提高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最终能自主辨别信息。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一是重視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 + ”模式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政治文化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强,要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网络知识,保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树立自己的“权威”。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中,学生的自主性放大,“话语权”更大,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要做到正视“人人平等”,使自己从“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掌握足够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对“互联网 + ”模式加强学习和应用,以新的互联网方式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思维、网络语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以端正学生的三观。三是学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观念方面的素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利用“互联网 + ”新渠道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发挥引导的作用。

三、建立互联网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利用学生接触度高且感兴趣的新媒体,在做好网络传播环境优化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网络交流考核平台和手机交流考核平台,积极建立交流论坛,教师将热门问题发布到平台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的网络教程,积极组建红色网站、思政论坛,创建微博、微信之外,还应该积极投入到“慕课”“微课”建设中。二是要充分开发“互联网+”的平台资源,开创高职思政教育的第二战场。“互联网+高职思政教育”就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育对接,课内课外互补,变封闭为开放,开创高职思政教育O2O模式。

四、完善融合保障机制,助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一是国家要有效推进互联网的立法工作,各级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时运营商要负责对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高校要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互联网,全社会为了未来的国家栋梁一起努力,多管齐下,为高校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文化环境。二是高校要利用互联网知识和文化传播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为学生开辟一个优良的学习娱乐空间,让学生劳逸结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思政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学识渊博、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思政队伍是应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情势,把握高职网络舆情,做好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三是增强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监督和引导,教育者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甄别网上形形色色的信息,透过信息的表面抓住信息的本质,引导正确的信息走向。

总之,互联网环境下,网上各种信息并存,一些西方国家各种不良思想的渗透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此,应净化互联网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氛围。国家层面既要积极完善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净化网络环境提供坚实保障,又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设健康的环境。高校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育中要应对网络上的信息,从严把关,降低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要大力弘扬精神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校文化的软实力,促进大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优势,创新传统路径,兴互联网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雷家骕.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21.

[2]姚妍妍,杨英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职院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