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研究

2018-05-14刘玲

丝路视野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刘玲

【摘要】在信息时代,社会工作对会计人才的技能需求已发生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素質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会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满足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应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采取分类别培养,以提高学生总体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分类别培养

一、引言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模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和学习模式也随之变化,就是说,当前时代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教育一线直接引导学生,我们的培养方向和模式将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要想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甚至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我们就应该主动思考:在当下信息时代应如何改变我们的学生培养方向和模式。

“互联网+”时代催动会计行业转型,带动会计服务创新,从手工会计到信息会计,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 “互联网+”对传统会计职能提出挑战,使会计人才的技能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但也为会计专业人员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会计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一直大力支持会计人才的发展,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实施互联网+计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等专业咨询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到了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

二、高职高专会计学生的学情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是对学生的进阶教育,是高考后对学生的分层分类别教育,所以我们高职高专与本科在分数层次上是有所差别的,甚至可以说与部分本科学生的差别很大。这就决定了我们高职高专教育应因材施教,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做差别培养,既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也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结合本人多年的高职高专教育经验,以及与我校高职高专会计学生的接触了解,发现学生总体存在以下情况:(1)知识量储备不足: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自身知识量储备有限,导致高考分数不佳而选择高职高专院校。(2)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因知识基础差,在遇到学习问题时不能灵活应变,甚至缺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不愿去思考、去总结,怕碰壁而选择逃避放弃。(3)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效率低: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深造,但在学习过程中盲目学习,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很累,但学到的内容不多,甚至有的学生“知”难而退。(4)心理素质不强: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前的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可能因不能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而长期负担 “催学”压力,导致心理敏感,不愿面对学习、逃避学习,总觉得自己就是学不会,特别是进入大学后。(5)职业规划不明: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家长也没给予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向不确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以“混”取毕业证为最终目的。

三、高职高专会计学生的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

结合以上高职高专学生学情分析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技能需求,我们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时应区别本科重知识的普通教育,突出高职高专重技能的职业教育,同时关注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高职高专3年培养期间采取“2+N”分类别培养,2年通识职业教育+1年分类别教育(技能型、学习型)。

2年通识职业教育,即大学一、二年级采取无差别化教育,采取统一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教育。1年分类别教育,即大学三年级采取分类别教育,根据学生意愿及家长意见和学生学习情况,分为技能型和学习型。对于技能型学生,主要做技能应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学习型学生,主要是针对专升本学生做学习研究能力培养,同时扩充学生专业知识, 为本科学习做铺垫,以解决大部分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后跟不上学习节奏的难题。

由于培养模式和方向的改变,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时也应作出调整。大学一、二年级设置通识课程和基本职业课程,如通识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形式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如基本职业课程: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技能、会计电算化、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常见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统计基础等。

部分课程无关技能教育但对本科学习有益,应针对“学习型”放在大三,如应用英语、高等数学、管理学、中高级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等。针对“技能型”,大三上学期应开设各类模拟实训课程,如ERP应用实训、EXCEL应用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大三下学期让学生走进企业顶岗实训。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院校还应该在大三上学期针对所有学生开设自选课程,如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会计文化、商务礼仪文化、市场营销、投资理财、审计、资产评估等趣味课程。

参考文献

[1]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J].财务与会计,2010(11):12~15.

[2]苗华.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论分析[J].学园,2016(02):26~27.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探索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