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游华强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游华强

[摘要] 目的 评价我国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采集2017年1—12月我国样本村卫生室、县疾病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卫生服务机构在岗的医务工作者,累计调查人数1 000余名,以此分析对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 ①影响因素依据调查得分依次为收入水平、工作条件、发展机会、福利、群众尊重与认可等,主要概括为经济激励因素与非经济奖励因素2种;②以不同专业人员工作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可见,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存在不同的行为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我国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呈多样化,应依据当地现实情况,在合理改善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基础收入、福利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同时加强职业的保护与医德建设。

[关键词]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179-03

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升,不断优化、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整体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是当前卫生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新医改政策的目标。加强整体基层卫生队伍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卫生服务人员数量,此举仅在“治标”,相比之下,持续改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更是关键,利于“治本”。在既往调查中,总结可知构成卫生服务人员效用的影响因素表现为多样的决定因子,如经济激励,这包括收入水平、福利等;非经济激励则包括职业发展体系、荣誉奖励、个人受尊重程度[1]。相比之下,前者被公认为直接、短期见效的重要举措,而后者又作为实现基层卫生人员价值观的直接体现,重要性同样显著。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采集2017年1—12月1 000余名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以此分析对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为后续体系改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资料的调查,依据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采取整群抽样原则展开分层随机抽样,样本中涉及城市区、农村县级区的调查,市区抽选其中2~3家省区卫生服务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县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调查人员共计1 000名,见表1。

1.2 方法

1.2.1 知情者的访谈 选择访谈区/县级卫生局管理人员与机构负责人员,其中县/区访谈者包括1~2名卫生局行政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名负责人、医生与防保人员各1名,乡镇则选择村医1名;共计访谈人数180余人,其中从事卫生行政管理者30名,基层卫生机构责任人50名,医生50名,防保人员30名,村医20名。

1.2.2 工作努力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借鉴国外对卫生人员工作性的研究方法,即主要基于双因素理论、工作特性模型、马斯洛层次理论等框架,采用定性、焦点等访谈为基础,并集合文献调查确定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的影响因素[2]。为方便、有效地了解基层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借鉴有关文献中工作总结与现实中专家咨询将其主要因素划分为如下几类因素:①收入水平;②工作条件;③职业发展;④福利;⑤单位内部人际关系;⑥单位管理制度;⑦工作量;⑧荣誉奖励;⑨培训机会;⑩生活环境; 群众尊重与认可。此11项主要涵盖经济激励因素与非经济激励因素、内部激励因素与外部激励因素;经此客观、全面对受访者对当前基层卫生人员行为因素效用展开调查。评估方法为:由受检者对此11项内容完成1~11的排序,对每个受试者排序均赋值,即排序处于第一项的得分为11分,最后一项1分,最终对所有调查问卷数据收集,随后完成平均分核算(因篇幅限制,主要究其前5位因素展开记录)。

1.3 统计方法

对资料调查并收集完成后,均输入于SPSS 21.0统计学软件内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检者基线资料

该次累计调查人数1 000名,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中位数在(38.78±1.35)岁,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以中专以下学历为主,占比42.00%,本科及以上最少,占比18.00%;工作年限为0~28年不等,见表2。

2.2 整体工作行为影响因素评分表现

影响因素依据调查得分依次为收入水平、工作条件、发展机会、福利、群众尊重与认可等,主要概括为经济激励因素与非经济奖励因素2种,见表3。

2.3 不同专业工作行为影响因素评分表现

以不同专业人员工作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可见,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存在不同的行为影响因素,见表4。

3 讨论

事实上,从我国基层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可见,对于经济激励因素,如收入水平、福利等项目的排序相对偏高,同时对于职业发展、工作条件、群众尊重与认可等非经济激励因素同样基于渴望。此外相比之下对于精神激励,以荣誉奖励为代表性的项目选择偏低。在既往我国相关调查中也相继证实了,当基层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处于工资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对其经济待遇予以提升有助于激励其工作行为,且此举可谓“屡试不爽”,特别是其中福利待遇中,此项作为非货币的经济激励,同样具备较高的激励效应。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工资待遇较低,甚至部分区域缺乏完善的生活保障,因此经济激励因素对基层人员工作行为确有较大影响[3]。依据双因素理论,福利待遇、收入水平、工作条件均归为外部激励,内部激励则为群众认可、职业发展、群众的尊重与认可。由此划分也说明我国基层人员更加重视外部奖励,其中又以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对于经济收入更加看重。

从不同的职业来看。医生更多重视单位的工作条件与职业发展,对此类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护士与公共卫生人员。众所周知,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硬件”“软件”设施、条件、资源的可得性是招揽并保证医务工作者才能充分施展、完成服务职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此外医生的工作特性也依赖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设施条件[4]。对于我国基层医生现状,普遍存在晋升难的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生工作的稳定性与积极性。此外,对于群众的尊重与认可在基层人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期间,其主要通过群众尊重、认可获得精神激励(也就是成就感);其次是近年来卫生人员对于执业环境担忧越发加重,通过获得群众的尊重与认可,也是对自身职业安全的考虑[5]。总之,对我国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表现出多元化,而针对此,仍需持续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时了解基层现状与工作者的需求,并结合当地现实情况,酌情制定整改方案,为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持续进展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呈多样化,应依据当地现实情况,在合理改善基层与公共卫生人员基础收入、福利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同时加强职业的保护与医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白晶,戴侃记,张定朝,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影响因素定性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6(10):1102-1104.

[2] 白玥,孟宪鹏,许玲,等.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积极性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3):201-203.

[3] 張明秋,刘德忠.成都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6,30(10):43-45.

[4] 孙健,罗红叶,冯启明,等.广西基层卫生人员工作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9):13-15.

[5] 战亚玲,李兴策.基层卫生机构公卫人员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86-87.

(收稿日期:2018-00-00)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