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18-05-14扬丽陈健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制备质量控制

扬丽 陈健

[摘要] 目的 探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将60份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常规制备组和质量控制制备组,每组30袋,常规制备组按照传统离心法制备冷沉淀,质量控制制备组采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结果 常规制备组冷沉淀产品中抽检有28份合格,2份不合格,合格率约93%;质量控制制备组抽检30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 掌控好制备方案、原材料、设备和环境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才能确保制备出优质合格的冷沉淀。

[关键词] 冷沉淀;制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082-02

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临床上成分输血中的一种重要制品,该制品是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在1~6℃条件下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剩下的冷不溶解活性物质,在1 h内速冻成固态的成分血。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FⅧ、纤维结合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甲型血友病、先天性或获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等都有较好治疗效果。此外,它对于外科患者,尤其是血友病患者的手术中出血有显著地预防和治疗作用[1-2]。冷沉淀中FⅧ因子极其不稳定,在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一般为 8~12 h,其活性易丧失[3]。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FⅧ因子活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的降低。但是从全血采集到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再到冷沉淀的制备中很多环节都会影响冷沉淀的最终质量,所以从采集原浆料开始,一直到临床输注过程的整个环节中都应尽量减少其中活性成分、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FⅧ的破坏。因此对冷沉淀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把握,则是制备出优质冷沉淀、保证质量的首要关键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

ZBK-LCD-A1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贺利氏6000i 型大容量低溫离心机;SE250高频电子热合机;SPN1501F电子天平;MBF21血浆速冻机、4℃贮血冰箱。

1.2 原浆料来源

以2016年10月—2017年3月采集的健康无偿献血者全血为原料。

1.3 方法

1.3.1 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血浆 用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白细胞除滤四联袋(抗凝剂为CPDA-1)采集健康献血者全血60人份、400 mL/份,且采集时间小于13 min。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制备组和质量控制制备组,每组30袋。在采集后8 h内离心分离出新鲜血浆,并于-50℃速冻冰箱速冻,冻结完好后放置于-25℃以下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将冷冻24 h以上且在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制备冷沉淀[4],且新鲜冰冻血浆质量均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的要求。

1.3.2 冷沉淀制备方法 常规制备组按照传统离心法操作规程进行冷沉淀制备。质量控制制备组采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即按照冷沉淀制备仪说明书操作,待水浴箱中水温降至4℃并恒定,称重托盘称重清零后,开门分批次将30袋新鲜冰冻血浆分别置于恒温循环水槽中得各个托盘上,空联袋置于水浴箱外下方的各个托盘处,形成落差。待管路软化后放入蠕动泵和夹管阀内,关门启动制备程序。水浴箱的水循环流动,冰冻血浆开始融化,蠕动泵运转形成虹吸,融化的大部分血浆流入空袋中。当托盘上的血袋重量达到设定参数后冷沉淀制备仪会自动称重并关闭夹管阀。每批次完成就自动报警。开门,将血浆袋内剩余的40~50 mL血浆和沉淀混合物即冷沉淀凝血因子热合断离后立即放置于-50℃深低温冰箱中速冻备用。此过程仅需1人操作,并且1 h即可完成。

2 结果

常规制备组冷沉淀产品中抽检有28份合格,2份不合格,合格率约93%。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 IU或产品容量超标。通过对冷沉淀制备过程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质量控制制备组抽检30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随着成分输血的逐步发展,冷沉淀这种血液产品的临床应用已经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目前它也成为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由于冷沉淀为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而来,其内含有浓缩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连结蛋白和包括Ⅷ、Ⅸ、Ⅺ、Ⅱ、V、X因子等在内多种凝血因子。因而冷沉淀除了可以用于因严重创伤或疑难复杂外科手术的患者,因为失血过多或反复出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或者丢失过多,或又由于大量输血或输液,引起凝血因子稀释性减少,而库存血液中不稳定的Ⅷ、V及Ⅺ因子等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或失活,机体的凝血过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时补充凝血因子,而且其中富含的纤维蛋白原还是一种粘性糖蛋白,具有促进纤维蛋白交联、诱导细胞粘着、促进上皮细胞移行、修复和分化,从而促进外伤或手术创面的肉芽组织增生,加快伤口愈合的神奇功效;同时冷沉淀还在机体炎症反应中表现为一种趋化因子,能够诱导白细胞产生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产生抗炎、抑制细菌生产的作用[5]。冷沉淀制品中的F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是直接影响临床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凝血因子FⅧ,因为它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要求,每200 mL全血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应该≥80 IU。而冷沉淀内凝血因子等的含量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与分离过程、制备过程密切相关,所以保证冷沉淀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该站在工作中发现,冷沉淀制备的质量关键控制点涉及采集、运输、制备、保存等诸多环节中的环境温度、离体时间、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储存温度等,这其中通过制备过程严格掌控是提高其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从血液采集到血液成品整个过程的冷链及时间控制,尽量减少冷沉淀中的活性成分,尤其是不稳定成分的损失,确保制备的冷沉淀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质量标准且达到最优化。

该站目前采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原料FFP选用无混浊、无乳糜、无溶血、无纤维蛋白原析出的保存期内并冷冻24 h 以上的,且质量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要求。原料全血严格筛选,必须是采集流畅且采集时间小于13 min的400 mL全血,并于采集后8 h内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改善转运条件,增加接血车数量,把采集的新鲜全血从站外采血点分多批次及时接回,用预降温的血液专用隔热冷藏箱运输血液,使其保持4℃的冷链环境;采集后8 h内的全血录入电脑并预选分离方案,与其它成分制备冲突时优先2 h内制备出新鲜冰冻血浆;先将滤白柜,离心机,低温操作台的温度预冷到4℃,尽可能快地滤白,离心分离出新鲜冰冻血浆,最大限度地分离出血浆;尽量缩短常温下的操作,快速打印标签并及时送待检库速冻;优先选用-50℃速冻冰箱,将血浆平铺放于平板速冻机,速冻20 min,这可以更好地让新鲜冰冻血浆在60 min内将血浆的中心温度降至-30℃以下,然后移入-18℃以下冰箱保存作为原料浆。在冷沉淀的制备过程中,传统离心法温度不好控制,且需时2.5 h,容量常有误差。而且有文献报道,延长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含量有着很大影响[6]。所以要尽可能缩短制备时间。该站目前已大部分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设定的程序進行制备冷沉淀。密闭式4℃水浴箱中并保证恒定温度,制备时间约为1 h。当血浆袋中的冷沉淀的重量达到设定参数后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会自动称重报警,剩余的40~50 mL白色絮状结晶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容量达到标准化,避免了人为造成的容量差异,为制备优质的冷沉淀打下良好基础。热合封口后立即-50℃速冻备用。其产品经检验FVⅢ含量≥ 80 IU/200 mL,Fg含量≥150~200 mL,容量(25±5)mL/袋,符合质量标准[7]。

综上所述,掌控好制备方案、原材料、设备和环境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才能保证制备出优质合格的冷沉淀,为临床治疗保驾护航。此外,由于冷沉淀的特殊性,临床上输注前宜在37℃水温条件下10 min内融化,融化后的冷沉淀必须尽快输注,否则将导致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参考文献]

[1] 高志峰,胡丽华.冷沉淀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FⅧ和vW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097-2098.

[2] Levy JH, Welsby I, Goodnough LT. Fibrinoge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bleeding: a review of critical levels and replacement therapy[J].Transfusion,2014,54(5):1389-1405.

[3]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0-161.

[4] 陈均,李琼芝,杨通汉,等.应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冷沉淀中FⅧ:C含量[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35.

[5] 董伟,戴宝剑.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学与检验,2009,6(20):1772-1773.

[6] 何红.延长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1):79-81.

[7] Hornsey VS, Krailadsiri P,MacDonald S,et al.Coagulation factor content of cryopredpitate prepared from methylene blue plus light virus-inactivated plasma[J].Br J Haematol,2000,109(3):665.

(收稿日期:2018-02-23)

猜你喜欢

制备质量控制
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研究
浅析磷酸二氢铝在氧化铝泡沫陶瓷过滤板上作用机理
金红宝石玻璃的制备历史与研究进展赵毅 刘玉林
异种去细胞肌腱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检测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