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5-14沈燕杨春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心内科观察

沈燕 杨春燕

[摘要] 目的 比较心内科患者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差异,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6月该院心内科常规护理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6—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70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增加心内科培训与技能学习、加强对法律知识宣教、完善病区安全设施。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2.37±4.22)分及患者护理满意98.82%高于对照组的(84.27±8.45)分、93.7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有效规避心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08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Methods 1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1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establishing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ing system,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and skill learning, enhancing the education of leg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he ward safety facilitie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s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92.37±4.22)points,98.82% vs ( 84.27±8.45)points,93.7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7% vs 7.50%)(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risk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bservation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由于生活节奏与饮食方式的变化,造成了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心血管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因患病者病情多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疾病复杂且容易变化,病情发展快,故在治疗护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多[1],值得临床护理中高度重视[2]。该文在心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6月该院心内科常规护理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3例,女77例;年龄36~89(65.24±8.29)岁;2017年6—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70患者为观察组,男88例,女82例;年龄33~91(64.28±9.24)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扩张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者等。纳入标准:知情同意书下参与该次研究,意识清楚且可表達自身意见,所有患者生存期预测均>3个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排除标准:资料不全者和不可坚持完成该次整个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要求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下护理风险管理。

1.2.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心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事件,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该 院组织护理专家建立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要包括病房管理制度、急救制度、基本护理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处置制度等,以防止意外事件及护理差错发生。

1.2.2 加强工作制度落实情况 使相关管理措施能够及时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制度应当起到的作用。对于心内科的护理工作,加强监管工作,促进护理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护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1.2.3 增加心内科培训与技能学习 要求护理人员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熟练掌握,科室定期进行考核,同时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这样在遇到真实的事件后,护理人员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应对。所有培训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引入科室常见或者个性案例做实际案例分析,提升护理人员面对护理工作的实操能力。

1.2.4 加强对法律知识宣教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护理人员严格规范护理记录,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从而充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1.2.5 完善病区安全基础设施 在病区安装安全护栏和扶手,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落等风险,及时检测、维修、更新设备仪器治疗时所需要用到的设备仪器,医护人员熟练地进行操作,能够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医护人员及时进行保修,医院方面要尽快进行维修,以免耽误之后治疗中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心内科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n(%)]、(x±s)表示,并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2.37±4.22)分及患者护理满意98.82%高于对照组的(84.27±8.45)分、93.7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见表1。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不良护理后果,心内科是护理风险高危科室[3],导致心内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下列:①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②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工作较为繁琐的科室,特别是重症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便琐碎,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4],可能造成护理人员对工作的厌烦情绪,由于这样的负面情绪的出现,降低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疏于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不能很好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引发医患纠纷[5]。另外由于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行,某些医护人员通过医院招聘而进入医疗系统工作,自身业务素质不高[6],到了心血管内科这样对业务素质要求极高的科室,有些护理人员无法独立完整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也容易引发纠纷。③患者因素。一些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对医疗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发生恶化时,常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不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诱发不安全因素。心内科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较为严重,治愈时间较长,用药较为复杂,加上特有体质,无法适应住院生活,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导致护理风险大大增加[7],例如患者对要求的吸氧不适应,把吸氧管擅自摘下;对于在床上大小便无法适应,会擅自下床去厕所方便,可能会发生跌倒、摔伤等问题的发生;有的患者觉得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擅自更改用药量[8]。

护理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促进完善护理安全保障、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弥补护理工作中的漏洞,使护理工作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到位。加强工作制度落实情况,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9]。定期进行相关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护理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做好法律法规培训,具备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医院的硬件设施,为患者提供优良医疗条件,做好设备的后期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10]。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2.37±4.22)分及患者护理满意98.82%高于对照组的(84.27±8.45)分、93.7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

综上所述,积极探寻心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实施护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護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对策,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有效规避心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锦莲.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728.

[2] 闫强,高丽英,马爱兰.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92.

[3] 郑雪梅,常芸,张倩,等.品管圈活动降低心内科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3(6):494-497.

[4] 黄吉凤,张艺,代芬.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224-225.

[5] 严文娟,孙欣,孙俊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125-127.

[6] 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4(12):99-100.

[7] 闫强,高丽英,马爱兰.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93.

[8] 高琪,龚龙飞.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112-114.

[9] 于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3):110-111.

[10] 杜迎新.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5):45-46.

(收稿日期:2018-03-15)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心内科观察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