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8-05-14冷明俊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冷明俊

[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式不同展开均等分组,对照组50例展开常规管理,实验组50例在常规管理上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连续管理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BPRS量表评分、SDSS量表评分及情绪状态评分。结果 管理前,两组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BPRS评分、SDSS评分各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管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实验组SAS、SDS相关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措施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中,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生存质量具有明显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人性化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087-03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同时也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患者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家族遗传或者是因为患者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引起的,具有反复性高特点[1]。现阶段,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和管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状态。管理措施指从各个方面给予管理,但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特殊性,人性化管理渐渐被应用与该疾病护理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患者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以往研究主要以常规管理分析为主,该文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重点探究人性化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51岁,平均(28.44±7.1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2年,平均(10.32±3.5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学及以上10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4~53岁,平均(29.43±7.1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1年,平均(10.10±2.8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或中专19例、大学及以上6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18岁;③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④临床资料及随访治疗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临床资料残缺者。

1.3 管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包括身體健康管理、生活日常管理,并注重提升相关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

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性化管理措施,具体内如如下:①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医院应根据实际发展现状,结合精神病分裂症管理规章制度要求,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使医护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确定的流程的开展医治、护理等工作;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利益不受侵犯。②完善病房管理: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是特殊病患,疾病发作时每个患者的反应都不同,部分带有强烈的抑郁情绪,自杀想法很强烈,因此当患者处于发作频繁阶段时,要考虑到患者安全,病房中不应放有刀、锤等利器,预防患者发作时伤人伤己;而有部分患者在疾病发作时带有明显的攻击性,在稳定患者情绪时,医务人员也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根据患者特点做好病房管理,尽量为患者提供舒适有助于其康复的病房环境。③情感管理:人性化管理措施中情感管理必不可少,由于病患的特殊性,仅接受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时间还需情感管理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找到能有效管理自身情绪、情感的方法。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受到某种刺激后会出现分裂症,因此,主治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慢慢引导患者诱发分裂症出现的原因,给予情感管理指导。与此同时,主动联系患者最亲近亲友,叮嘱其如何开导患者,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管理情感,争取早日康复。④基础管理:注重基础管理,其中包括日常行为、饮食和睡眠等,观察患者日常行为、睡眠或饮食等,记录其每次发作前患者的状态如何等信息,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确保充足睡眠,精神状态才能得到有效管理;而饮食方面管理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良好的营养才能使得生理、心理处于的较为健康的状态,有利于战胜疾病;并定期举行相关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人性化管理措施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

1.4 观察指标

①通过简明精神疾病评价量表[2](BPRS)评价患者精神状态,内容包括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及敌对猜疑等。分数越高表明其精神状态越差。②采用社会能力缺陷调查表[3](SDSS)评价患者社会能力,分数越高表示社会能力越差。③使用焦虑自评量表[4](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其中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BPRS评分

管理前,两组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BPRS评分各指标及总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变化

管理前,两组SD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SDSS各指标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变化程度

管理前,两组SAS、SDS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SAS、SDS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管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拉越高。人性化管理措施可以全方位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各项管理服务,该模式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心理、躯体及社会能力[5]。

人性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到自身的行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精神上的错误行为,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有效提高对周边不良刺激因素的抗扰能力。人性化管理要求医务人员尊重患者,这是开展管理服务的根本,并将恢复患者综合健康作为核心,因此,要格外注重患者情感需求以及人格尊严[6]。人性化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情感管理及基础管理,减少患者内心的焦虑和抑郁程度[7]。

该院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一方面,提高患者精神状态。管理前,两组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BPRS评分、SDSS评分各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这提示,人性化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活力、思维等。究其原因在于,人性化管理措施体现的是以人文本原则,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感受到的尊重和重视,增加其对康复的的自信心[8]。另一方面,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管理前,两组SAS、SDS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SAS、SDS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人性化管理措施对减缓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效促进患者精神及社会能力的恢复,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勇花,张玉兰,潘贵春,等.精神分裂症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176-177.

[2] 郭敬芳,王海荣,王召元.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111-112.

[3] 孙久凤.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15-16.

[4] 杨健,江志毫.康复会所模式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28):3997-3999.

[5] 孟令霞.人性化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221-222.

[6] 林滿香.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9):170-171.

[7] 刘佰云.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6):93-94.

[8] 张映莲.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12):183-184.

(收稿日期:2018-03-14)

猜你喜欢

人性化管理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