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率的应用研究

2018-05-14曾玉婷蔡瑞媛吴婷曾康婵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曾玉婷 蔡瑞媛 吴婷 曾康婵

[摘要] 目的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率,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与临床输液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前(2015年2—6月)的调配差错率数据作为对照组,采取PDCA 循环管理法后(2016年2—6月)的调配差错率数据作为研究组。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根据其具体步骤进行策划、实施、检查,最后分析对比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的差错率与优化程度。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研究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率,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与工作效率,保证临床输液的安全性,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081-02

PDCA循环管理法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某三甲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运行至今,已为该院多个临床诊断科室中的住院患者提供药品集中配置,但是由于其药物调配较集中,工作人员配置工作量大,因此配置差错量也将增加,不仅导致了药物的极度浪费,更是影响患者的安全性与用药的有效性[1]。因此该院决定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某三甲医院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前(2015年2—6月)的调配差错率数据作为对照组,采取PDCA 循环管理法后(2016年2—6月)的调配差错率数据作为研究组。统计分析PDCA 循环管理法是否可以改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率。

1.2 方法

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依次实施 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4个步骤,具体过程包含分析现况、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总结效果、实现标准化。

1.2.1 (P计划) 分析现况:药物调配错误分为内部差错与外部差错,其评判依据为调配错误是否被核对药师发现并阻止改正。内部差错即为经核对药师核对检查,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调配药师所出的调配错误,在药物调配中心内部已及时解决;外部差错即为错误输液药品发放到临床科室后被执行护士发现,有已使用和暂未使用两种情况。内部差错是致使外部差错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基础,因此与内部差错相对比,外部差错极易导致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不仅威胁到患者的安全性,也影响到了院方的工作,存在其为强大的危害性。调配差错类型主要有摆药错误、停药误配、配置错误、贴签错误[2]。

确定目标: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5年2—6月的调配总数,致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主要原因为摆药错误、配置错误。因此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主要改善对象为摆药错误、配置错误两大错误,改善目标为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錯率下降45%。

1.2.2 (D执行) 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依次分析人为影响、调配过程、设施完善、药物原料、工作环境及其他6大因素,从而找出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出现差错的4大主要原因:①新人教育培训不到位,诸多新加入静脉药物调配工作的协助护士与调配药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认识基础的危险药品,对于整个配药操作流程也不够熟悉,因此药品误加的情况常有发生[3]。②工作人员疲惫工作,许多协助药物调配的护士都是在结束了长时间的夜班工作后前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完成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因其超负荷工作,处于疲劳状态,精力不够充足,常出现多加、少加、误加等状况。③相关药品未放置于正确的相关标签药品处,并对相关药品的熟知度与掌握度不足,易混淆相似药品。④核对药师检查不仔细,工作疏忽,引起调配差错甚至于外部差错的发生[4]。

制定计划:针对调配错误中每个原因,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①加强对新人的定期培训教育工作,要求新入职的护士及药物调配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药物知识并熟悉整个药物调配操作流程。②注意人员调配,工作安排需合理,可以与住院部相关管理人员沟通配合,尽量避免夜班的护士前来调配中心进行超负荷工作的现象,从而降低因疲劳工作而导致的调配差错。③加强对核对药师的管理,端正工作态度,令其坚决遵守核对准则,即为安排药物前、安排药物后、配置药物前、配置完成出库药物的4项基本核对,其整个过程都需保证确定药物的正确性。④维持井然有序的良好工作环境,按照要求规范药品排放位置,同类药品按标签位置统一放置,相似药品应分离摆放,避免差错出现。

1.2.3 (C检查) 总结效果:设置专门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排查工作组定期检查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的实施效果与差错数量,整体分析计划实行情况。

1.2.4 (A处理) 实现标准化:参照计划实施的结果分析,肯定其成功有效之处,修正不足之处。将有效的计划对策优化,实现标准化。在各个环节中,对于有的问题无法解决,可以移交给PDCA循环法中下一个环节去解决。

1.3 观察指标

使用自制简易表格统计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类型与件数。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研究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实施循环法后,研究组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药物集中调配是常见并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集专业化、超强度、高要求复杂性等特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排放、配置、发放与质检等步骤。因其特点此项工作的调配差错发生率也较高。无论是相关工作人员所造成的人为因素,还是受相关技术设备所影响,都会引起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现象的发生。静脉用药的调配不仅与患者的生命安危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对于医院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所影响,因此为了降低调配工作的差错率,避免大量药物的浪费,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计划制定与执行。PDCA循环管理法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其目的为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对此进行优化改善。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强有力且省时省力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工作者找出差错原因,明确目标,制定计划,以此降低调配差错率。某三甲医院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研究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调配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和用药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效英,韦玮,季明晶.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7,41(9):112-124.

[2] 舒放,斯日古楞.PDCA循环法在改善药房管理质量及降低药品应用差错率方面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22-125.

[3] 杨振宇,曾涛.应用PDCA循环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3(3):179-181.

[4] 陈伟薇,丁光跃,董一曼,等.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差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 2017,38(11):1491-1494.

(收稿日期:20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