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罗彩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控制管理PDCA循环医院感染

罗彩霞

[摘要] 目的 该文就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自2017年7月开始在该院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共有46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在实施前后,各选取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感染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0.62%<2.62%),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94.20%>80.74%),物体表面(采血台、彩超机)菌落数少于实施前,空气培养合格率较比实施前也有明显提升(99.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消毒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PDCA循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055-02

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进而增加患者的身心压力及经济负担,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及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而进行质量监控管理。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该院自2017年下半年开展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将其感染控制效果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现将研究过程及对比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46名医护人员参与活动,在实施前后,各选取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资料:男性18名,女性28名;年龄为22~56岁,平均(37.5±4.4)岁;职位:监控员3名,护士28名,医师15名。患者资料:实施前抽取的患者中,男性320例,女性330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50.2±5.9)岁。实施后抽取的患者中,男性326例,女性324例;年龄为16~74岁,平均(49.5±5.6)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2017年7月开始开展PDCA循环模式,内容如下:计划(Plan):计划在2017年7—12月期间开展PDCA循环模式,并对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做相应的培训。选择专业资深的管理人员,就医院感染相关的基础知识、消毒隔离方法、手卫生、卫生检测等进行讲解,让参与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并将其贯穿于个人的日常工作之中,目的是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实施(Do):每周进行一次讲座,组织大家学习PDCA理念、实施流程及注意事项。讲座中详细讲解仪器、设备、操作等相关技能知识。同时对管理内容进行完善,定期组织大家交流经验,提出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对于儿科、产房、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检验科等感染高风险科室的监管要加大力度[2];对于重症患者、老年患者、产妇及新生儿、血液疾病、化疗患者等高危感染人群要着重保护,叮嘱医护人员如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管理部门。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定期维护感应水龙头及手风干机,及时补充洗手液、快速消毒液、擦手纸以及各类防护手套等;同时要对各科室的器械、仪器进行严格清洁及消毒。

检查(Check):成立一个监管小组,每半月对各科室的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对于执行力较好的个人及科室,予以相应的表扬及奖励,对于未认真执行的个人及科室要及时指出,并予以适当的批评及处罚[3];以督促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处理(Action):分析考核检查、考核结果,找出感染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感染控制的计划方案进行调整,组织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各科室进行交流,就不足之处与出现的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而后設定新的目标及计划,开展下一轮的PDCA活动。

1.3 评价指标

①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实施PDCA前后各抽取650例患者,统计并对比医院感染发生率。②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实施前后,对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各进行3次检查,统计并对比合格率。③物体表面菌落数:实施前后,对采血台与彩超机的表面菌落数进行抽样检测,记录并对比消毒30 min后的表面菌落数,各抽样检测30次,统计平均值。④空气培养合格率:实施PDCA前后,各对空气随机抽样100次,统计并对比空气培养合格率。

1.4 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对比较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比

实施PDCA模式后,患者的医院感染了为0.62%,较比实施前的2.6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实施前后的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对比

实施PDCA模式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实施前后的物体表面菌落数对比

实施实施PDCA模式后,采血台、彩超机在消毒30 min后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监管协会所提出,共包含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每个环节是由首写字母而命名;该管理模式是按照4个环节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以达到管理模式不断改进、管理质量持续提升的效果[4]。医院感染控制是感控科的重要工作内容,诱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如清洁消毒不合格、病房空气质量、医院环境整体布局、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等,还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基础疾病多等自身因素相关[5];这些因素也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管理质量,该院主张在2017年7—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Plan(计划)主要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方针与目标的确定、活动规划的制定;Do(实施)是依据现有、已知的信息,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流程、计划布局进行设定,并具体执行、运作所制定的计划方案;Check(检查)是对医院感染控制所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Action(处理)是对所出现的、遗留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在下一个循环过程中对此加以重视;以此重复、循环,使感染控制效果不断提升。此次研究发现,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所降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较实施前显著上升,物体表面菌落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空气培养合格率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辉,刘思娣,李六亿,等.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发展状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65-670.

[2] 赵莹,徐艳春.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118-120.

[3] 潘丽杰,孟建斌,周文莉,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预防控制高原地区侵入性操作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6-27.

[4]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11-2016[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5):490-492.

[5] 马萍,白晓忠,李海峰,等.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53-754.

(收稿日期:2018-03-17)

猜你喜欢

控制管理PDCA循环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PDCA循环应用于
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控制管理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