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8-05-14方华杨菁菁曾飞燕向晓欢雒红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PDCA循环应用效果

方华 杨菁菁 曾飞燕 向晓欢 雒红玉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11月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 290例患者作為该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 1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普通输血护理,研究组在普通输血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血管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84.1%,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5.9%;研究组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97.6%,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 PDCA循环;输血标准化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037-02

近些年,因为较多重大疾病的出现,临床输血现象不断增加,随着医疗事业的逐渐发展进步,临床关于输血的管理和标准亦愈发严格[1]。输血指的是把患者血液和献血员的血液配合后,将献血员的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的过程,具有较高风险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择该院2017年6—11月收治的2 290例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 29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 145例患者。研究组1 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465例,男性患者680例;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8.2±3.6)岁;其中336例患者A型血,504例患者B型血,292例患者O型血,13例患者RH血型。对照组1 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476例,男性患者669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7.9±3.8)岁;其中342例患者A型血,520例患者B型血,272例患者O型血,11例患者RH血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输血护理,主要由护理人员严格依据护理流程与相关制度为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操作。研究组患者在普通输血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具体操作有以下几方面。

1.2.1 创建输血质量监管小组 由输血专业技能强与丰富经验的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以及责任护士共同组成输血质量监管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根据血液管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由小组成员分析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计划以及监管计划实施情况等,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分析有无发生新问题,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与更新,从而提高输血质量[3]。

1.2.2 制定计划 制定输血管理计划应保证输血的安全、合理、有效以及高质量等特征[4],输血过程应制定输血管理制度,以此有效监管和考核输血;监管期间若发生问题应给予分析总结,以此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法;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管理方法,同时评价计划的可行度,注意监督和考核计划的实施过程。

1.2.3 实施输血安全管理 ①输血前应及时和患者家属予以沟通,指导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主治医生准确填写输血申请单,再由护士抽血,由专人将申请单与血标本送至输血科;输血科护理人员要严格核实好血标本与申请单后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保证输血量等于发血量[5];再通知护士至输血科取血,双方核对后,护士取血回病房,双人核对并签字,与患者家属核对信息并签字,再进行输注。②输血时若发生不良反应应即刻中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于需多次反复输血的患者要仔细检查血型,输入前后应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输液管道,防止血液交叉输注[6];输血期间要注意输血管道有无异常防止其血细胞受损,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1.2.4 检查 主治医生要正确填写输血申请单,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患者输血情况、有无漏记信息、输血单签名与计算机有无差异等,由护士长每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知识考核,随机抽取输血病例给予相应检查;向患者询问关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包括有无核对患者信息、有无完成应尽的职责等。

1.2.5 处理 因为输血过程相对复杂且较为繁琐,包括供血、输血以及输血后评估等多个程序,输血管理和主治医生、临床护理人员以及输血科工作人员都有密切关系,不仅主治医生要正确合理填写输血申请单,在整个输血期间护理人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以此保证输血更加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管理效果与不规范输血事件的发生情况。输血管理效果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输血质量高、输血期间未发生差错为显效,输血质量一般、输血期间有发生较小失误为有效,输血质量差且输血期间出现较多失误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管理效果对比

对照组1 145例患者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84.1%,研究组1 145例患者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9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6,P=0.041)。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1 145例患者中,发生输血申请单不合格18例,护士抽血标本不合格2例,核对签字不完整2例,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1.9%;对照组1 145例患者中,发生输血申请单不合格44例,护士抽血标本不合格12例,核对签字不完整10例,护士刺破血袋1例,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5.9%。比较两组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χ2=6.447,P=0.048)。

3 讨论

临床输血需要医院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对各个环节的要求较高,不能发生任何失误,否则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必须加强临床对患者的输血管理,以此保证较高的输血质量[7]。对输血质量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提高输血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患者输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8]。PDCA循环主要包括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4个部分,其存在一定科学性与步骤性,通过实施此计划能够周而复始运转,反复分析和总结输血管理情况,对血液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9]。有临床研究表示[10],PDCA循环现已广泛应用在医院血液科的输血管理中,效果显著。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输血管理总有效率是84.1%,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是5.9%;研究组分别是97.6%、1.9%。结果表明,PDCA循环再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邵俊良.PDCA循环用于临床输血管理的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13(34):196-197.

[2] 邹天韵,曹洁,孔蓓瑾,等.PDCA循环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2(12):4-6.

[3] 喻茂文,乔林,张水建,等.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5(3):283-286.

[4] 朱霞蔚,陈科达.电子病历结合PDCA循环在输血病历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2(6):190-193.

[5] 蔡孺芹,巫学兰,彭晓光,等.应用PDCA循环法改进输血病案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2015,13(10):33-34,2.

[6] 刘新明.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16(28):2-3.

[7] 龚娟,袁萍,王君,等.PDCA循环在ICU输血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2(34):48.

[8] 李海军.基于PDCA循环的临床输血管理效果的初探[J].医学信息,2015,14(27):212.

[9] 于龍广,包莉莉,朱兆芳.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输血病案质量改进[J].中国病案,2017,8(10):16-18.

[10] 熊德琼.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3(1):10-12.

(收稿日期:2018-03-18)

猜你喜欢

PDCA循环应用效果
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PDCA循环应用于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