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张晶那丽秋孟凡菲宋丹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张晶 那丽秋 孟凡菲 宋丹

[摘要] 目的 探讨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ICU科收治的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心血管呼吸系统;ICU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045-02

风险管理模式通常指的是通过识别、评估、处理隐藏或当前存在的风险因素,在可预测的范围内,降低风险管理对象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从而使因风险因素导致的不可预测的危害和治疗的经济损失减少[1]。ICU科作为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因为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所以怎样将疾病存在的风险降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利益,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该文研究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ICU科收治的110例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年龄35~78岁,平均(56.1±13.6)岁,其中25例为女性患者、30例为男性患者;观察组年龄36~79岁,平均(56.2±13.7)岁,其中23例为女性患者、32例为男性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区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运用护理风险管理:①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制度标准,对护理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在护理期间,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讨论护理风险,从而实现护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以及规范化;②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总结院内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存在的不安全事件,分析其原因,并且开会讨论,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每天加大巡查力度,对各班护理人员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且督促其解决,并且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确保护理安全,使护理质量提高;③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分析每1例发生的不良事件,对流程和系统中存在的缺点和风险进行寻找,并且将存在的问题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每年由大家投票选出科室的优秀带教老师、合作伙伴以及组长等,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培养和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弥补工作中的漏洞或缺陷,从而减少护理差错;④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强化风险意识教育是减少护理风险的一个基础,所以提高护士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的能力尤为重要。运用失效模式对护理流程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高危技术操作如输血、特殊管道护理、高危药物注射以及给药环节等,对导致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⑤重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将ICU核心能力培训计划作为基本依据,再结合护理人员的个人条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尤其是轮科护士和新入职护士,对ICU环境比较陌生,不能熟练使用仪器,病情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较低,缺乏护理经验,容易出现护理缺陷。所以在选择导师时,要将新护士的特点作为基本依据,实行导师制,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学习和工作,每个月进行1次操作考核,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给药错误、管道脱落以及跌倒等;②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包括应急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以及操作熟练程度6个方面内容,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比关系;③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不满意为<60分,基本满意为60~80分,满意为>80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n(%)]及(x±s)表示,分别运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往往合并多个器官组织和系统损伤,病情错综复杂,再加上有诸多侵入性操作治疗,增加了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对多种抢救、监护设备和仪器进行熟练运用,严格监护患者,从而降低治疗风险[2]。有研究发现,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使护士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对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改善护理质量。同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使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技术提高,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与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也是确保护理安全管理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3]。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较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这一结果与巩越丽[4]研究报道一致,说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珂珂.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4.

[2] 白艳.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科心血管呼吸系统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155-156.

[3] R Panesar,LA Polikoff,D Harris,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ediatric rapid response teams before and after mandatory triggering by an elevated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ystem (PEWS) score[J].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Pediatrics,2015,1(1):76-89.

[4] 鞏越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8-04-03)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综合病房中的应用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研究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