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护士按岗位分层级管理实践

2018-05-14高建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实践

高建红

[摘要] 目的 分析妇产科护士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1月岗位分层级管理实践为界,选取2016年1—12月的1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的17名护士作为研究组,研究组行岗位分层级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士工作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护士行岗位分层级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和医患冲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妇产科;护士;岗位分层级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014-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post-gradation manage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es. Methods Taking the January 2017 posi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as a boundary, 15 nurse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17 nurses were used as the study group, tak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 control group performed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 and compared application effects. Results The nurses' work quality score and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reduce adverse events and doctor-patient conflic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es; Post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Practice

婦产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其护理质量直接关乎母婴生存质量,该科室急诊多、患者病情发展快且预见性差,医护人员均承受巨大压力且常有医疗纠纷,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转,为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部分医者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岗位分层级管理制,将护理工作规范化、细致化,以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营造和谐护患关系,推动医疗工作顺利进行[1]。该文选取2016年1—12月15名护士及2017年1—12月1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妇产科护士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妇产科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岗位分层级管理实践为界,研究组17名护士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对照组15名护士行常规管理模式,所有入选对象均同意参与研究,且均为女性,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组年龄22~53岁,平均(34.56±3.45)岁;工龄2~33年,平均(21.5±1.24)年;学历本科3名、专科14名。对照组年龄24~51岁,平均(35.01±3.62)岁;工龄2~32年,平均(21.6±1.21)年;本科3名,专科12名。两组护理人员其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以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由护士长统筹护士开展临床医疗工作,严格按规定结合医嘱开展医疗服务。

研究组护士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模式,组织所有参选对象进行考核(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及应急能力),根据考核成绩、学历、护理人员性格特点、日常表现、工作年限结合其个人意愿重新分配工作岗位,如护理管理岗位(从事医院护理工作)、临床护理岗位(为患者提供直接医疗服务)、其他护理岗位(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以此为基础按岗位分层级细化工作内容,(1~4级)1级护士(7名)工作年限2~3年,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具备一定沟通交际能力,承担基础护理;2级护士(5名)工作年限4~15年,具备较强临床护理知识及操作能力,可参与急诊救治,指导1级护士开展临床医疗工作,能为急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3级护士(4名)工作16~25年,可独立完成临床医疗工作,具备较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抢险意识,可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同时能帮带实习护士开展工作;4级护士(1名)为护士长,统筹妇产科全部工作,协调医护关系。4级护士直接对接3级护士,3级护士组织2级护士开展工作,2级护士则分带1级护士。1、2级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医学指导,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详细记录其病情恢复情况,每日向3级护士汇报,调整护理方案,3级护士则重视日常查房、转运及交接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开展健康教育,弥补1、2级护士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可让同级别工作人员小组合作作业,不仅能在遇到问题时发散护理人员的思维,同时可互相监督,规避人为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轮班制,妇产科医疗工作繁重,确保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保证其工作质量,面对高危患者时1级护士应及时通知2、3级护士,适当补充专业能力较强的护士,以提高护理质量。夜间轮班需保证配备相应2、3级护士,帮助1级护士进行救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根据其考核成绩结合护士长及患者的建议进行再教育,完善其知识框架,纠正日常工作的不足,打造优质护理团队。

1.3 观察指标

组织护士进行考核(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应急能力、工作效率),总分定为100分,各项20分,分值越高证明管理模式越佳。选取同期就诊患者就其对护理工作满意与否开展问卷调查,91~100分即非常满意、76~90分满意、61~75分一般满意、0~6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坠床、跌倒、烫伤、感染、用药错误、护患冲突)。

1.4 统计方法

该文涉及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和χ2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考核成绩

研究组护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研究组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1/40),跌倒1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5.00%(6/40),坠床1例、烫伤2例、感染1例、用药错误1例、护患冲突1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

3 讨论

就当前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而言,护理人员需承担妇科、产科、新生儿科等多项护理工作,内容琐碎繁杂,且风险系数较高,稍有差池,极易引发医患冲突,影响医院形象。为改善妇产科护理质量,打造安全高效的护理模式,该院医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建议,推出岗位分层级管理制,根据护士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工作范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完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服务[2]。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妇产科护士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制可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正视护理岗位分层管理工作,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开展该项管理模式旨在优化人力资源,打造高效精炼的护理团队,针对妇产科工作现状科学评估各个岗位,明确任职条件,同时组织护士进行全面测评,合理安排其岗位,因事设岗,协调上下级岗位关系,优化组合,秉承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开展医疗工作,明确岗位职责,护士长统筹全科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逐级分配工作内容,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简化工作流程,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资源的价值[3]。

以往妇产科护士实施常规管理致使工作内容过于紊乱,权责不明且工作内容过于繁杂,缺乏完善的工作流程易加重工作人员工作及精神压力,影响其积极性,致使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制度,實现上下级对接,不仅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及学习积极性,利于上下级护士互相监督,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失误,同时上级护士可给予下级工作人员专业指导,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护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4]。总之,妇产科护理实施岗位分层级管理制可优化工作流程,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营造和谐医疗环境,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淑瑶,蒋壮志,曾玲芳.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2):1658-1661.

[2] 岳风枝.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病区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251-3252.

[3] 陈丽.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76-177.

[4] 陈红梅,彭燕,张莹.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在妇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81-82.

(收稿日期:2018-04-03)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士实践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