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观察

2018-05-14高文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高文丽

[摘要] 目的 对比护士分层管理、常规护理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抽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护理部门就职的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分层管理,对比两组护士的管理效果。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临床护理能力、带教能力等综合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管理、文书记录、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改善护患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b)-0050-02

妇产科护理工作具有急诊患者多、病情发展快、病情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等基本特征,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无法预知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具有极高的风险[1]。妇产科护理工作对于护士的工作技能、护理水平等具有极高的要求,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2]。该文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常规护理、分层管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证明,分层管理的效果更为明显,现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的研究数据均来在该院护理部门就职时间超过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共30名,均为女性;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1岁,中位年龄为(30.22±4.32)岁;其中1名副主任,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3名护士;所有护士均为专科学历。根据护士管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名。观察组、对照组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通过护士分层管理方法进行干预,相关措施为:①明确护士工作职责。护理部门需要根据妇产科护理工作内容,建立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并完善应急预案、操作标准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使妇产科病房管理能够满足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等需求[3]。另外,管理人员需要全方位掌握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日常工作能力、工作年限、职称以及学历等情况,根据4个层次对护士的岗位进行划分,按照护士业务知识、操作能力、教学内容、科研能力等情况制定各级岗位职责;②明确分组。妇产科病区内需要安排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4名,合理的分配小组的成员,确保成员的基本素质能基本一致。由专科护士负责组长的工作,对于组员与组长需要给予固定搭配,通过8 h工作制以及24 h责任制开展整体护理干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对于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主要由初级责任护士开展护理服务干预,加强助理护士的培训工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由高级责任护士开展护理服务干预,且对资历较浅的护士进行教育培训[4]。不同层级的护士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等工作,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对护理工作以及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督,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③加强培训指导。通过分析妇产科的工作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护理部门应积极开展护理查房、操作训练、专科讲课等工作,科室需要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5]。专科护士主要是由护士长以及护理部门开展培训;助理护士由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初级责任护士由高级责任护士培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日常工作的培训工作,通过带教老师进行随机指导,将资历丰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丰富临床经验全面利用,确保“传带帮”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护士长、护理部门需要完成培训工作的反馈、评价以及检查工作,并通过PDCA循环对培训方案给予及时的修正以及调整,建立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对于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要定期收集,以便能及时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以及巩固各层级护士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妇产科部门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内容、理论内容等方面,技术方面包含产程观察、阴道后穹穿刺术、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宫颈上药、会阴擦洗、护理评估、静脉留置针、导尿、吸氧等方面;理论知识包括爱婴医院知识、感染知识、文书规范、抢救程序、工作流程、核心制度、疾病护理知识、岗位职责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需要加强新生儿保温箱的维护与使用、脐带护理、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培训。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对护士综合能力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妇产科护士考核方案的需求,对妇产科科室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主要评价教学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等内容;②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观察,根据医院评审标准制定护理质量的相关内容,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对感染管理、文书记录、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进行考核评价[6]。

1.4 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30.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均数±标准(x±s)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综合能力

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临床护理能力、带教能力等综合能力明显较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

观察组、对照组感染管理、文书记录、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对于专科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等,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以及专科知识,方能保障高效运行、顺利开展临床护理工作[7]。通过护理分层管理工作,经验较少的护士与经验较多的护士互相配合与学习,可使经验丰富护士的成就感得到明显蒸饺,有利于经验较少护士确定自身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确保其能构成积极向上、良好的思想以及职业态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明显提高,使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另外,妇产科护理管理实施护士封层管理工作能够使护理人员在科室层级管理工作计划中全面参与,对相关责任给予明确,促进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强加,促进小组成员核心力、凝聚力明显提高,从根本上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根據该次研究数据比较结果,实施了分层管理的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与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性提升,各项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应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使护士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使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改善,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淼.产科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5):767-771.

[2] 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152.

[3] 吕秀荣,董红丽.目标管理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49-250.

[4] 张肖霞,张研.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3):151-153.

[5] 裴景红.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9中旬刊):170-172.

[6] 何英,杨顺玉,郭少英.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112-114.

[7] 段红柳.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107-109.

(收稿日期:2017-11-18)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