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真的吗?当传言遇上科学

2018-05-14陶莉

时尚育儿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言月龄辅食

陶莉

没有信息的时候我们恐慌,信息充斥的时候我们迷茫。相信每位年轻父母都曾经听过几则育儿传言,比如,孩子一哭就抱会惯坏的,曾经导致过敏的食物一点儿都不能碰,发烧会烧坏脑子……究竟是真是假?科学是评判的唯一标准。

参与宝宝张一诺、漏梓歆、赵子滢、孙嘉琪、陈菡妮、申屠予添、潘彦豪、陆禹豪、夏睿泽、唐歆雨、蒋梓钰、崔育瑶、董伯言

0~3 Months 新手妈妈不迷茫

大部分新手妈妈都是在茫然无措中上岗的,哪怕是最简单的“抱”,也不知从何下手。偏偏网上、书上对于照顾小宝宝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到底该信谁昵?

传言1 一两个月的婴儿不能竖抱,竖抱对脊柱发育有影响。正确。新生儿的脊柱非常柔软,几乎没有生理弯曲,而且头比较重,过早竖抱会影响脊柱的发育。出生后3个月左右,他们的抬头动作比较稳定,颈部肌肉及背部肌肉得到强化,脊柱也开始形成第一个弯曲,建议这时候再长时间竖抱。妈妈这样做:短时间的竖抱对脊柱没有影响,拍嗝时让宝宝的头靠在妈妈肩膀上,要固定住宝宝的颈部,拍好嗝就把宝宝横着抱,可以倾斜适当的角度,让宝宝有更广一点的视角观察世界。

传言2 月子里的小宝宝怕见光,尽量把房间弄得暗些,不然阳光会有害宝宝视觉发育。不正确,没有科学依据。视觉刺激对于正常视力的发育至关重要,过暗的光照条件会影响宝宝的眼睛发育。中枢神经系统中视路的发育需要大脑接收来自双眼的、同样清晰的、聚焦的图像。1月龄的婴儿可与人进行眼神交流,并开始注视离脸很近的物体;2月龄的婴儿在注视时会开始出现面部表情;当3月龄的婴儿把手举得离脸很近时,会开始观察自己的手:3—4月龄的婴儿会开始观察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活动;6月龄的婴儿会观察他们周围的环境,并能在一定距离处认出最喜爱的人、玩具或食物。妈妈这样做:给予宝宝正常的光线,但要避免直视阳光和强烈的光源;多跟宝宝说话,让他注视妈妈的脸,人脸是3个月以下婴儿理想的视标。

传言3 要给宝宝睡米袋(就是枕头里面装米),不然头型不好看。不正确,没有科学依据。过早使用枕头非但对塑造头型没有作用,还会不利于脊柱的发育。婴儿在3个月左右,形成脊柱的第一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6个月左右形成第二个生理弯曲(胸椎后凸)。建议至少6个月以上才用枕头。

妈妈这样做:想要让宝宝拥有好头型,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应该多让他俯趴,仰躺的时间少了,可以大大地避免出现平头的情况。如果妈妈和宝宝同床,宝宝会不自觉地朝向妈妈的一边翻身,妈妈可以变换自己睡觉的位置,如头一天睡在宝宝的左边,隔天晚上睡在宝宝的右边。

传言4 孩子哭不能抱,不哭才抱。如果一哭就抱就会惯坏,以后动不动就哭,可有得累了。不完全正确。排除生理方面的因素(疾病、饥饿、尿湿及大便、胀气、寒冷和过热等),宝宝哭闹多数是寻求安慰、寻求关注,妈妈应给予及时的回应。虽然这样父母会很累,但长久下来,宝宝的安全感就培养起来了。

妈妈这样做:宝宝在哭闹时确认不是由上述原因引起的,那就可以通过拍背、跟宝宝说话等方式进行安抚。婴儿就是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相遗传的奥秘

在出院的那天,我姑姑也一同去接我们。她坚持说出院时一定要一诺的爸爸抱出院,并且一直抱到家才行!原因是,如果你想娃以后长得更像谁,就得谁抱出院、抱回家。这样一诺千金才会有跟她爸一样的大眼睛、卷头发、白皮肤……好吧,雖然我们很想让宝宝长得像爸爸一样好看,但这种说法也太不科学了吧々

育儿tips 这种说法无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孩子到底长得更像谁的问题上,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定论,但或多或少都会遗传到父母每一方的基因。同时,后天因素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长相。

宝宝宜凉不宜热

肉包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本着宁可冻一点也不能捂出汗的原则,但老人们看到宝宝穿得单薄,就会很心疼地说:“我们大人都觉得冷,怎么那么早给宝宝穿短袖短裤了”,再三跟他们强调宝宝怕热也没用。我一般会将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处,左右横扫一下。如果皮肤温暖,表示穿衣合适皮肤发烫有湿润感,表示穿多了:皮肤发凉,就表示要加衣了。

育儿tips 孩子比较好动,血液循环快,体内产生的热量非常充足,所以孩子穿得稍微少一些是可以的。

令人头疼的黄昏哭

从宝宝2个半月开始,每天一到下午6点多就莫名其妙地大哭,看着宝宝哭到“声嘶力竭”,真是束手无策。听老人说,小孩天黑爱哭闹是受了惊吓,必须在床头摆放一把小扫帚,压惊辟邪,但是情况仍然没有好转。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叫“黄昏哭吵综合征”。为了缓解黄昏哭,我们提前做好安抚,唱唱歌、说说话,以稳定宝宝的情绪。

育儿tips 黄昏哭是宝宝黄昏焦虑的表现,3个月内宝宝最为敏感。家长可以抱着宝宝温柔地和他聊天、哼唱歌曲,创造一个平静的氛围。

4~6 Months 关于母乳的是与非

母乳的好处大家耳熟能详,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们在喂奶这件事上总是亲力亲为,不敢懈怠。然而关于母乳的传言也是不绝于耳,难免会让妈妈左右摇摆,母乳喂养之路更添艰辛。

传言1 妈妈伤心或是心情不好时,母乳中会出现有害成分,会影响宝宝健康。不正确。母体因素会影响泌乳量。如BMI较高、胰岛素抵抗、年龄偏大和婴儿出生体重较大都是已知的能延迟乳汁生成的危险因素;应激、焦虑、疲劳、疾病和吸烟可减少乳汁生成量;雌一孕激素复合口服避孕药也对会泌乳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述因素均可影响泌乳量,但是不会产生有害成分影响宝宝健康。

妈妈这样做:保持愉快的心情,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适当运动,以良好的状态给宝宝喂奶。

传言2 妈妈生病的时候不能母乳喂养,因为病原体会随着乳汁传递给宝宝。

不完全正确。不同疾病应不同对待:

●人T淋巴细胞病毒l型或¨型阳性或有未经治疗的布鲁氏菌病:不应哺乳,挤出的母乳也不能哺喂宝宝。

●乳房有疱疹性病变:在病变消退前不应以受累乳房哺乳,因为直接接触病变可能将单纯疱疹病毒传播给宝宝。妈妈应仔细做好手部卫生,遮盖所有宝宝可能接触的病变部位。可以挤出母乳哺喂。

●水痘:在产前5日至产后2日之间出水痘的,应与宝宝隔离,但其母乳可挤出哺喂婴儿。如母亲是水痘易感者,在接触水痘感染者后应考虑接受被动免疫和水痘疫苗接种。

●患H1N1流感:应与宝宝隔离,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其母乳可在挤出后哺喂宝宝。

●肝炎:可在恰当的免疫预防后进行母乳喂养。

妈妈这样做:坚持母乳喂养,即使有疾病也建议咨询相关医生,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停止哺乳。

传言3 母乳喂养的妈妈必须补充营养补充剂,以保证乳汁的营养。

不完全正确。根据进食内容,部分女性需使用日常维生素补充剂。进食畜肉和鱼肉的女性通常不需使用日常维生素补充剂,但是,不吃畜肉、鸡肉、鱼肉和奶制品的女性应该使用含有维生素B12的日常维生素补充剂;如果在分娩后发生贫血,可能需要使用日常铁补充剂;哺乳女性还需要确保自己每日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这有助于保持骨骼强壮,如果没有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则可能需要使用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

妈妈这样做:要想给宝宝好的母乳,妈妈要营养均衡,最好每餐饮食都能包含谷类、蛋白质类、蔬果类,同时多喝水和多吃流质的食物如汤、粥等。传言4哺乳期来例假了,母乳就没有营养了。如果哺乳期间怀孕了,就必须立刻停止母乳喂养。

不完全正确。哺乳期来月经并不影响母乳的质量。而妈妈怀孕后对母乳的量确实有影响,其成分也会发生改变(钠和蛋白质增加,而钾、葡萄糖和乳糖减少),但妊娠并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证,不过,需大幅增加液体和热量摄入,以同时满足妊娠期体重增加及喂养婴儿这两方面的需求。此外,吸吮会刺激子宫收缩,由于缺乏复杂妊娠状况下母乳喂养的影响的相关数据,因此,早产风险较高或有子宫胎盘功能不全(如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的妈妈应在妊娠24周左右停止哺乳。

枕秃不一定是缺钙

琪琪自打满月后,后脑勺就有一个小圈圈,老一辈的人都说是缺钙,所以一有太阳我就给她晒后脑勺,平日里也都吃维生素D,但也没见小头发长出来。咨询医生后才知道,很多宝宝都会这样,因为宝宝躺在床上的时间多,小脑袋出汗后发痒与枕头摩擦或者睡觉时仰睡、侧睡都会引起枕秃。

育儿tips 婴幼儿枕秃是常见现象,不一定是缺钙。大部分是因为脑袋出汗,头部与枕头摩擦导致头发被磨掉。平时要给宝宝选择透气、高度适中、柔软适中的枕席,注意调节室温。

分床睡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活动能力逐渐增强,睡在大床上会影响大人休息,也有可能被我们压到,妈妈群里也都在传“让宝宝早些独睡有利于培养独立性”。我个人觉得,就培养独立性而言,几个月的宝宝还为时过早。我主要是出于安全和舒适的考虑,把小床挨着大床放置,夜奶后让宝宝独睡。至于独立性,我认为等她懂事了再培养也不迟。

分床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婴儿猝死症。如果跟大入睡,睡梦中可能会不小心被大人压住、被比较厚的被子盖住口鼻,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空调掌握好“度”

曾聽老人家说小宝宝不能吹空调风之类的话,其实只要不是对着吹,有啥关系呢'很多不科学的老说法是该改改了。不过,我们也不会让宝宝一直待在空调房。天热时我们上午开风扇,午间把空调开起来在家玩,小睡一下,傍晚则去外边溜达一圈。一整天在空调底下大人都会不舒服,更别说孩子了。

育儿tips 宝宝可以吹空调。但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长期吹空调会使得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且空调内细菌多,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父母要掌握好“度”。

7~9 Months 辅食添加有章法

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啦。辅食添加是一门大学问:什么时候吃什么、怎么吃、辅食怎么做等等都很有讲究。网上也涌现出各种说法,那么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呢?

传言1 米油赛黄金,粥熬好后,上面浮着的那层细腻、黏稠、青油一样的物质,最适合给婴儿吃。

不正确。大米粥的营养成分不全面,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75%左右,蛋白质占7%~8%,脂肪占1.3%~1_8%。但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铁、锌、钙的含量也非常低,不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妈妈这样做:单一谷物成分的婴儿米粉能够提供额外的能量和铁,而且不容易引起过敏,故传统上作为最初引入的辅食。偶尔喝粥没有关系,但不建议作为宝宝每日的常规辅食,否则容易影响生长发育。

传言2 宝宝没出牙之前,辅食做得越细软越好。

不完全正确。在宝宝能够耐受较稀的泥糊状食物,而且能够独自坐和尝试用手抓食物之后,可以添加较稠的泥糊状食物和捣烂的软食。在8月龄左右,宝宝通常已能适应浓稠的泥糊状食物,而且舌头已发育得足够灵活,能够咀嚼和吞咽分量更大的、质地更多样的食物(磨碎的食物、含有柔软小颗粒的捣烂的食物)。逐步丰富食物的质地种类对于宝宝习得正常的咀嚼吞咽能力以及接受不同质地的食物非常重要。

乳牙的萌出一般在6—10个月,有些会延迟至12个月,如果等牙齿萌出再给颗粒状食物会不利于味觉、嗅觉和咀嚼功能的发育。

妈妈这样做:辅食添加要循序渐进,质地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种类由一种到多种。

传言3 宝宝一旦食用某种食物引发过敏后,就要杜绝此类食品的添加。

猜你喜欢

传言月龄辅食
你的宝宝会这些手势吗
宝宝添加辅食要注意什么
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基于大数据的公众网络行为研究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喂,110吗?地铁上有人在作妖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宝贝的大运动发展之旅
着火谜案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
宝宝害羞不必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