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新形势下机械类专业金工实训改革与探索

2018-05-12刘少飞王崇楼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机械类双创

刘少飞 王崇楼

摘要:在“双创”教育新形势下,对机械类专业金工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5周纯基础实训转变为“3+2”即3周基础实训+2周综合制作模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金工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关键词:“双创”;机械类;金工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2-0147-02

一、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印发,纵观国家近些年对创新、创业理念提出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我国对创新、创业愈加重视,创新、创业理念也已融入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工程训练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恰当的实践教学、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培养当下大学生大工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的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转变思想作风”为主要理念的金工实习课程已转变为“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训练课程[1-3]。为了切实提高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训部在2015—2016年度第2学期对我校2014级机械类专业10个班约300人的金工实训模式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实训计划,将原本5周的纯基础工艺实训转变为“3+2”即3周基础实训+2周综合制作的模式。

二、实训模式改革思路的形成及方案

近年来,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同时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训部根据各工种在机械行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并综合考虑各工种设备数量等因素,按照模块化的思路进行分组,将学生分组并安排以菜单式的方式轮流到各模块进行基础实训,具体分组情况如下:(1)车工;(2)钳工;(3)现代加工、铣刨;(4)铸造、焊接;(5)数控加工。根据我校教学大纲及培养计划,机械类专业实训总时长为5周,因此,学生在每个模块实训时长为1周。这样的实训模式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工作原理,但仍停留在基础训练层次,不利于学生将各实训模块串起来,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且由于每个模块实训时间较长,传统单一的“老师讲、学生练”的实践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形成懒散、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实训效果。

基于以上对近两年机械类专业金工实训模式的研究、分析,该项教改项目对实训时间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本的5周纯基础工艺实训转变为“3+2”的实训模式,以使学生在前3周熟悉设备原理、掌握基础工艺的基础上,在后2周進行综合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及总结,初步形成多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以培养机械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热情。

三、教改后实训过程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

基于上述思路,教改后机械类学生实训主要由基础训练及综合制作两个层次组成,具体实施内容及步骤如下。

(一)基础实训环节

1.目的。基础实训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在各基础模块的训练,熟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工作原理,掌握各种加工工艺,以此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使学生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加工工艺分析能力,为综合训练环节打基础。

2.具体流程。该环节与教改前类似,将10个班的学生分为5个大组,各组学生仍以菜单式的方式轮流到各大模块进行实训,指导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实操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技术,学生通过全方位实操训练、完成相关作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内容基本保留,不同的是将学生在各模块的实训时间进行了压缩,每个模块时长由5天压缩为3天,增加学生实训环节的紧迫感,提高基础实训效率,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

(二)综合制作环节

1.目的。综合制作环节旨在使学生以具体产品或项目的设计、加工及装配为驱动,以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部门之间交叉合作为大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创新、实践的能力,将学生积极性、兴趣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该环节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将各知识模块串起来,了解到各模块在实际中的应用及联系,提升工程实践层次,对学生成本节约、装配、精度、安全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2.具体流程。由于机械类学生实训共10个班约300人,数量较多,为了保障综合制作环节的有序进行,工程训练中心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划分,以3人为一个小组,并综合考虑各工种的设备数量、指导教师人数、工艺可重造性等因素,提前分配好各工种综合制作小组学生组数,随后组织学生抽签决定综合制作所在工种,进行综合制作作品的构思,并由各工种指导教师对各组设计产品进行讨论、可行性分析,讨论通过的小组将由指导教师负责联系该组产品加工涉及的其他工种,经批准后,学生方可到相应工种进行零件的加工,并完成产品的装配及实训任务书。

四、实训教学改革成效

从此次机械类学生金工实训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学生共完成了约80件作品的设计、加工、装配,并完成了设计任务书、实训报告等文档资料,实训效果显著,充分证明了本次探索方向的正确性。具体来说,一方面,“3+2”的实践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大工程”意识。另一方面,此次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各工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变了金工实训部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工程训练层次。

五、实训改革引发的思考及总结

在本次教学模式的尝试转变中,以下几点是值得继续坚持和改进的:(1)开放式的设计、加工环境。综合制作期间,各实训模块均对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顺利完成设计、加工提供了宽松的实践学习环境。(2)学生综合制作作品的自主选择、审核、确定。学生可结合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创作,完全是在兴趣驱动下进行实践。(3)工种、部门之间的积极协调、合作。一个作品的制作往往需要用到其他工种,建立了各工种之间的工程联系。且由于各工种实训性质的限制,个别工种很难进行独立创新制作,需与其他工种进行协作方可完成该过程。例如,铸造模型有限且现有的模型在基础实训环节基本已完成训练操作,综合制作环节学生很难在铸工进行创新,故本次教改综合制作环节让学生将铸造与现代化增材技术——3D打印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并完成模型的3D打印,再将模型作为型芯应用到铸造环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结合,打破传统观念。虽然本次“3+2”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耗材准备不够充分,品目不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设计、发挥;(2)对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来说,前期技术基础及专业基础知识积累还较欠缺,安全操作意识、精度等非技术因素控制意识还不够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能力仍需加强;(3)各工种性质不同导致的学生兴趣、技术要求等方面差异较大,今后还应加强各工种之间融合力度。

總体来看,通过本次对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金工实训教学改革,明确了后期金工实训教改方向,为多层次教学模式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珏.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工程训练平台研究[D].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

[2]赵天鹏,尚长春,杨宏亮,等.机电类实训与竞赛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3):276-278.

[3]宫立达.高校机械类专业金工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5,(11):279-280.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Metal Practice to Machinery Majors under The New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ituation

LIU Shao-fei,WANG Chong-lou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48,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ituation,reform of met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o machinery majors was undertaken. The traditional simple basic training enduring 5 weeks was transferred to the "3+2" model which is defined as basic training enduring 3 weeks and synthesized making enduring 2 weeks,forming a multi-level metal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initially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pract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results.

Key words:"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machinery majors;metal practice

猜你喜欢

机械类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我国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
机械类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