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文意境

2018-05-09讲解东方华

丹青少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寄寓杨柳风疏影

讲解/东方华

——上期讲解了:一、诗文中“意象”的概念(常用意象梳理)(一)一个“物象”可有许多“意象”(二)一个“意象”在作者笔下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三)常用意象梳理(笔者按日月雨雪、山水田园、花木虫鸟三大范畴为序梳理。)这一期接着梳理:

(三)常用意象梳理

1.日月雨雪

(28)「春色」多喻指生机,寄寓希望,也喻指人之青春年华和表现对其容易消逝的惋惜、感伤之情:

“撩人春色上枝头”——古诗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

撩人春色上枝头

(29)「春风」(杨柳风)多带有和表现温柔、和暖及带来春色之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吹面不寒杨柳风

(30)「秋风」(西风)指深秋萧瑟、肃杀的寒风,因其使万物凋零,在古诗文中多带有和表现人生的

失意、飘零、落寞、惆怅与悲凉及游子思归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31)「霜鬓」以霜来喻指鬓发的变白,多表现人生的衰老及感伤之情:

“惜夏秋之代序兮,叹霜鬓已零星。”——华子《晓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2.山水田园

(32)「山岳」山岳雄伟、高峻与横空出世,在古诗文中,多寄寓和表现阳刚之气与崇高的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举目南天门,如在天

际,门两旁,雄峰耸

立,犹在霄汉间,其拔

地横空的气度,可称

山中的伟丈夫。”

——华子《东游泰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采菊东篱下

(33)「南山」在古诗文中,多指代隐居的地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4)「水流」水的清淡、柔丽与滋润万物及趋下、流逝的特性,在古诗文中多喻指女子和表现柔情,

也寄寓善的境界及喻指流逝的光阴、年华:

“女儿是水做的。”——曹雪芹《红楼梦》

“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告子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35)「春水」(春波)在古诗文中,多寄寓和表现思念、惜别与感伤之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风乍起》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36)「秋水」秋水清澈,喻指人清澈的眼波(多指女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望穿他盈盈秋水。”——王实甫《西厢记》

(37)「一江春水」指长江水,在古诗文中,多寄寓和表现凄楚、愁绪、泪流不尽的婉约情思: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8)「大江东去」多寄寓天地间事物、社会主流的必然前行和一种豪放旷达的情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9)「千堆雪」喻指浪花,多寄寓和表现江山与人物风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卷起千推雪

西子湖水光潋滟

(40)「天涯」指天的边际,泛指极远的地方,多寄寓和表现异地相望、相思与相近的情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1)「南浦」指南边一条河的岸边,在古诗文中,泛指水边送别,多寄寓和表现凄清、感伤的情味: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河伯》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42)「西子湖」即杭州西湖,当风和日丽时,水光潋滟,具有一种浓艳华丽的美;当烟雨空濛时,水色隐约,山抹浅黛,具有一种淡雅素净的美。故此,西湖多指代女子和表现阴柔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3)「桃花源」指代人类理想社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和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吠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花木虫鸟

(44)「梅」(疏影横斜)梅花于横斜的疏枝上凌寒独自开放而迎春色,花瓣玉瘦却芳香浓而清幽,多寄寓和表现一种幽独、高洁而飘逸的淑女、君子气质和无怨无悔的情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开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歌曲《一剪梅》

梅(疏影横斜)

疏影横斜水清浅

(45)「莲花」(荷花、出水芙蓉)莲花亭亭玉立于清水之上,虽鲜艳却自然长成,无造作之态,多寄寓和表现一种天然、清丽的风格和君子的清高气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46)「菊花」(黄花)菊花在霜秋独自绽放,花型清瘦而秀雅,喻指女子的清瘦,多寄寓和表现一种幽雅、孤高的隐士情性及坚贞、高洁的人品: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47)「杏花」多带有和表现早春气息和人们喜迎春色之情: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8)「桃花」在古诗文中,多喻指女子和表现其红艳娇媚的色泽、情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

——韦庄《女冠子》

猜你喜欢

寄寓杨柳风疏影
感而有怀
疏影横斜
抱朴子
皓玥CP 靳东 江疏影
“疏影”横斜水清浅
浅谈汉画像石中鱼的寓义
春天来了,你发现了吗?
略谈《聊斋志异》中人与异类友谊故事及其寄寓
从《杨柳风》谈语域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书里杨柳风,独爱那枝红